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310期 >> 第04版:文化
儿 时 的“ 摔 哇 呜 ”


  

□解永敏
  不知不觉间,我们长大了,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很多新鲜东西,但有些曾经的经历却永远忘不掉,就像儿时的“摔哇呜”,虽然早已不见了踪影,却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摔哇呜”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农村男孩子们爱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又叫摔泥巴。“摔哇呜”则是我们当地一带的方言土语,因为要把泥巴摔成一种能够发出声响的东西,所以也就称其为“哇呜”。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差,孩子们没钱买玩具,平时也没什么好玩的,只能“就地取材”,拿脚下的黄胶泥做文章。当然,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即使手里有钱也没处买玩具,最多就是自己做个弹弓、削个木陀螺什么的玩玩。
  放学后,或在拾柴火、拔草的空儿里,孩子们便三两个一伙来到河边或湾沿,挖一些黄胶泥“摔哇呜”。选黄胶泥有讲究,最好是黏一点又有韧性的,这样做出的“哇呜”摔起来响声既大又清脆。先是将在河边或湾沿上挖来的黄胶泥和好,再找个光净的地方坐下来使劲摔,摔成长长的牛舌头状,再掰开合在一起反复摔,等黄胶泥中的气泡赶出来,把泥摔“熟”了,也就可以做“哇呜”了,那过程与蒸馒头和面差不多。
  对了,这里得说一下黄胶泥,外地人很可能不知为何物,其实就是一种颇具胶状的泥巴。这种泥巴是由黄河水里的淤泥沉淀而成,黏度非常好,特别适合农村的老土窑烧盆子烧缸用,也只有靠近黄河的一些地方才有。没想到,母亲河的水不仅灌溉着我们的大片良田,竟然也为孩子们的玩耍提供了方便。
  做“哇呜”需要把泥捏成碗状,用大拇指把底儿搓得尽量薄一些,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哇呜”拾起来托在手中,嘴里“哇呜哇呜”地念叨着,碗口向下狠狠地扣在地上。因为泥质地很软,在突然接触地面时碗状的“哇呜”里面空气受到挤压,将“哇呜”底鼓破,会发出“啵”的一声响,声音越大碗底出现的破洞越大,鼓出的泥屑也就会飞出老高。谁摔得声音大,谁就赢了。如果谁做的“哇呜”的底儿漏了气,或者摔偏了,碗口朝向一边,没有兜住风,便不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家便都笑话他摔成“牛屎排”。
  “摔哇呜”给许多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当然也有例外,有时为“摔哇呜”弄得满身上下都是泥,一个个成了“泥头鬼”,或只顾贪玩忘了拾柴火、拔草,回到家会被父母一顿臭骂,甚至还会挨上两巴掌。好在孩子们的记性不大,第二天一帮小伙伴聚在一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摔哇呜”比赛。
  记得我小时候,“摔哇呜”特别起劲,而且还是十几个孩子中的头头儿。每每玩“摔哇呜”的游戏,我都给大家当裁判,评判谁摔得好,谁摔得“哇呜”声音大,然后就让输了的去给赢了的拾柴火或者拔草,常常赢了的扛着一大篮子的收获回家,而输了的却篮子空空的,回到家总是挨一顿揍或大人不让吃饭。之后,输了的会更加起劲,定要把“哇呜”摔好,再重新赢回来。
  那样的岁月虽然苦些,但蕴藏其中的那份欢乐,是如今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根本没法想象的。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儿 时 的“ 摔 哇 呜 ”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