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203期 >> 第03版:要闻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上接2版)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细化完善村庄分类,统筹推进集聚提升类、城乡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规划建设。推进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一体建设管护。发挥交通强国试点“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作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晏黄路、安表路等县乡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健全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七改”工程,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发挥“改厕+生活污水一体化”模式优势,加强运维管护,全力打造农村改厕样板。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打造美丽庭院,创建美丽村居,建设美丽乡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27.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城乡要素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经济融合,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保障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序、高效运转。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
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定不移走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抓好城乡发展,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小城镇为补充,多点支撑、互补联动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成为省会周边知名的品质名城,同时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小城镇。
  29.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抢抓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设机遇,分类指导各乡镇(街道)差异化确定自身定位、互补协同发展。坚持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突出加大对中心镇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按照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有序提升小城镇市政设施、产业配套、人居环境、公共卫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小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30.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实施关键短板弱项提升行动,大力提升县城设施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品位。加快完善户籍、财政、住房、社保等配套政策,吸引更多人口,特别是年轻人来齐创业就业。全面完成棚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建筑节能、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推进西部片区改造和城南新区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投展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财富中心等建设进度,打造城市会客厅。落实网格化城市管理机制,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全面加强环境卫生、城市秩序监督治理和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加大治堵、治脏、治乱等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度。
  31.提高镇域发展服务能力。创新和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赋予与事权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区和有条件的村提升服务标准,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运行,推动更多的政务服务和相关编制、人员下沉到乡村。推进镇域经济健康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支持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九、持续深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系统性、标志性成果。
  32.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量质并重,加快推动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国有企业活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着力放宽民营企业开办、经营条件,开展民营企业培训辅导、扶持孵化,引导发展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优质品牌、多层次市场融资结构、可跨区域经营的民营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调整优化县属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国资发展实力,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围绕产业链布局价值链、价值链提升创新链,加快县属国有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证主体;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县属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交叉持股,债权转股权和资本证券化。
  33.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第一工程”,增强全社会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意识,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托“小齐帮办”模式,全力打造“齐河政务、齐心服务”金字招牌。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推动“一门办理”集成服务,实现依申请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公开办理;推进“无差别”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一窗”综合受理率逐年提高。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重大项目“联合踏勘”“并联式审批”“情景式审批”和市县联动审批服务机制,推行全程管家式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行业和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打造“诚信齐河”品牌。深化“市县同权”改革,做好上级下放权力承接工作,提升县域发展要素聚集能力。根据省级以上开发区用权需求,将各级经济管理权限放足放到位,做到“区内事区内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简单化执法和“一刀切”执行政策,做到精准执法、精细执法。
  34.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持强化市场主体发展导向,大力完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发展资金,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大力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建设,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加大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出清“僵尸企业”力度。深化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制度,全面实施“标准地”改革,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运用市场化办法破解重大项目能源要素制约。支持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建设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开放有序的技术市场,建立人才与技术资源数据库,推动人才向市场主体流动、技术向市场主体集聚,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人才要素保障。
  35.稳妥推进金融财税领域改革。进一步健全县本级与乡镇(街道)财税管理体制,规范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灵活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建设及运营。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建立健全优质企业上市培育筛选机制,拓宽优质企业上市渠道,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增强资本实力。
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齐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擦亮“黄河水乡、生态齐河”品牌。
  36.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严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立项目履约监管制度和土地使用共同监管责任机制,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7.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和平台建设,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重点工作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的闭环管理。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加快城郊万亩生态防护林、齐河黄河湿地建设。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以PM
和臭氧协同管控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镇和社区污水治理第三方管理运营模式,全面治理农村污水,消除黑臭水体。全面实施节水、减肥、控药一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改良修复,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固废处理及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统筹构建形成“种类齐全、能力相当、结构平衡”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
  38.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全面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矿、节材行动。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推进工业用地“亩产效益”评价。全面推进钢铁、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大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园区、生态型企业。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稳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化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城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十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39.推进“大义齐河”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完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不断丰富“齐河精神”内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孟祥斌精神,打响“大义齐河”品牌。加快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安头乡后里仁村山东省早期农村党支部教育基地建设,抓好红色基因传承。加强对黄河文化、晏婴文化、黑陶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阐发、系统研究和总体规划,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提高齐河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40.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加快齐河黑陶馆(城投展览中心)、博物馆、档案馆建设,提供更多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优工程,每年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富有齐河特色的精品力作,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周末剧场等文化活动,更好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41.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催生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老残观凌处等历史遗迹,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景点。依托旅游大项目,积极举办品牌音乐节、大型赛事等重点活动,做大文旅品牌营销。依托绣球灯舞、竹马舞及一勾勾等民俗文化,打造省内外知名的民俗文化表演品牌。推动文旅服务智慧化,加快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齐河”。
十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42.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整合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补助机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县新增城镇就业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区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规模持续扩大。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积极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4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抓好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管理,完善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群众。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将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年。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实行公平招生、阳光分班,持续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办好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齐河职专发展总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位置,打造特色鲜明的职教品牌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44.实施全民健康行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医养健康示范县。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压实常态化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优化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县医院新院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县精神病医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及城西、城南、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县医院建成1-2个省级重点专科,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水平,将赵官镇中心卫生院打造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打造30分钟就医圈,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健全中医中药服务体系,构建“互联网+中医药”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科学规划和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建设综合性体育中心,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4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加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2-3处乡镇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乡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城乡社区、村(居),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推广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统一老年人优待政策,实现有效证件互认通用。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46.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入选山东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县为契机,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力量”的社会大救助机制,打造全省社会救助创新标杆。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做好国家和省级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探索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方式。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建设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权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大力提高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制度。做好退役军人安置、管理和保障工作,深化山东省双拥模范县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启平安齐河建设新篇章
  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提高重点领域防范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全县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47.服务国家安全大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决守住暴恐事件“零发生”的底线。加大对邪教组织防范打击力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48.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实施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49.确保经济安全运行。发挥经济运行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综合施策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经济犯罪,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确保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粮食安全。
  50.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乡镇综合执法”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建立健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街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构建惠民便民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合理提升基层网格员待遇,促其更好发挥作用。以入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县级试点为契机,加快探索县域数字治理新模式,打造全国县域数字治理示范区。抓好“红色物业”扩面增容,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51.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健全预防和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对治安突出问题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态势,坚决防范和打击邪教、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新业态犯罪,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加强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52.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从严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和完善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召回管理工作机制。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和受处理受处分干部教育管理使用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完善政治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深化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加强政治巡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53.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民营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等爱国友好力量。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54.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齐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实施全面普法,促进全民守法。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55.确保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级各部门单位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做好规划评估监测、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确保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文明新齐河而努力奋斗。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