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203期 >> 第02版:要闻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上接1版)
  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协同发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突出重点、强化执行、注重实效”,统筹推动各方面工作,做到全局与局部相统一、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衔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瞄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县发展基础,努力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经过五年的持续奋斗,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0强、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党的建设展现新成效。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和作风持续增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发扬光大,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全社会爱国、爱党、爱乡氛围浓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城市人文内涵更加丰富,“义”字品牌不断擦亮,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防治效果更加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齐河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成为省会北部和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
  县域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逐步前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改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工业由散到强、现代服务业由弱到强的整体跃升。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基础更加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抓住用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协同观念,创新融入方式,拓展合作空间,在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全面借势借力发展。
  7.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指示要求,紧扣省委“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带、沿黄绿色发展先行区、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沿黄对外开放新高地、沿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目标构想,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底色,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工程。按照“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思路,开展县域境内河道疏浚治理工程,打造黄河下游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推动齐河黄河湿地与济南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统筹节水、用水、管水,深入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机井配套和工业节水改造工程,实现黄河水高效利用。抓好黄河国际生态城保护性开发,建设省会周边最富活力的绿色产业聚集地。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以晏婴为代表的齐文化、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等地域文化,以及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等黄河民俗文化,做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研究,讲好“齐河版”黄河故事。
  8.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握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济南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准确定位、全面对接,打破行政壁垒,实质性推进与济南市协同发展,打造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主动对接济南市规划政策,积极融入新版省会城市规划,配合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段工程建设,加快济齐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城市公交一体化、一卡通。强化与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属国企在技术、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深层合作。积极引进省会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优质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对接,加强两地互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环保对接,实现生态共治。
  9.全面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作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体两翼”空间布局中的“西翼”、四个卫星城之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指示要求,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立足我县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协同协作,推动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带动全县产业布局调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成为省会周边知名的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0.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做强齐河经济开发区和黄河国际生态城齐鲁高新区两大创新发展主平台,建设运营好齐鲁科技小镇,打造国家级“双创”园区。高标准培育打造齐河众创产业园、中关村齐河科技城等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创业创新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财务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
  11.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特别是企业家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完善优惠政策,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覆盖率。大力实施科创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工程、中小企业创新工程。紧盯前沿技术、前沿领域、前沿模式发力,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增量优质、存量优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服务和支持,积极组织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2.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立足发展所需,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帮助已与我县开展合作的专家学者申报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体系,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和省市级技师工作站创建,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每年增加高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引进人才政策,积极争取省急需紧缺人才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持续举办“智汇齐河”创新创业大赛、沙丘学院齐河投资班、创业项目推介、投资沙龙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大学生、技能人才等各类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打造体现齐河特色、富有创新活力的创业生态,培育新兴创新创业品牌。
  13.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坚持市场导向,以产业为中心,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资源布局,建设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积极探索“市场出题、政府立题、企业担题、协同破题”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径选择、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县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重大成果转化。探索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收益分配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
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4.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县。聚焦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走出一条以高技术龙头企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优势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实做细链长负责制,对产业链供应链各节点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大力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
  钢铁产业。继续实施《齐河县推进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钢铁主业转型升级、产品延伸、产业链延伸、产业合作延伸,加快建设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构建“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钢铁产业发展格局。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在永锋短流程绿色环保智能改造基础上,开展原料烘干等技术改造,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建设绿色生态工程,探索工业旅游,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依托永锋集团,按照“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区中园建设”的思路,建设以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及智慧服务为核心的山东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延链发展精品钢深加工、装配式建筑、智能车库、金属制品加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汽车拆解、绿色建材、配套物流仓储等绿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打造低碳经济新样板。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传感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加速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建设。对接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供应商,搭建园区数字化平台,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废钢资源再生平台、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平台,构建仓储、物流、加工、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助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1000亿级产业规模。
  生物医学及医疗器械产业。借势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实施配套联动,通过“基金+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招商等多种方式引进项目,打造面向京津冀鲁、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生物医学及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鼓励百多安、前沿生物、瑞安泰、卡森干细胞等龙头企业科研攻关,大力发展高技术制剂、高价值医用耗材等生物医药和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提升行业地位。到2025年,形成200亿级产业规模。
  绿色化工产业。扎实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加大技改力度,鼓励金能科技谋划实施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引导现有化工企业向绿色精细化转型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向中高端方向拓展。到2025年,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按照“研究院+生产基地”模式,加快激光产业园建设,打造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高外向度、高税收贡献的激光产业集群。依托山东大学(齐河)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大力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推动品脉数控、立威微波等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米科思、宝鼎重工等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到2025年,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
  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整车研发生产,引进培育关键零部件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齐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城”。支持奇瑞新能源、山东领行、山东巨威房车等整车制造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寻求国内外知名车企强强联合,加快推进微型纯电动车、纯电动三轮摩托车、增程式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量产上市。依托“三整车、一房车”建链补链强链,重点引进电机、电控、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优质配套企业和项目,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供给率,培植做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依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资源,引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检测分中心,打造完善的新能源配套体系。到2025年,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
  数字经济产业。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依托中关村齐河科技城、黄河生态数字港等平台,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山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区。在产业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招引高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等优质产业项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到2025年,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
  造纸产业。推进江河纸业、潘店特种纸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纸品生产、印刷、展销、研发、物流、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加大项目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改造,发展文化纸、特种纸等功能化、品牌化、多样化、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力促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
  新材料产业。以山东大学(齐河)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技术依托,以晏翔、中恒、宽原碳纤维等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发展地下注浆新材料、碳纤维复材等,大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碳纤维产业创新基地,实现新材料产业高品质发展。到2025年,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
  食品产业。以农业“新六产”为发展导向,发挥齐河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焦庙食品产业园、闽商食品产业园建设,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食品产业园。深化食品产业与农业、服务业融合,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深加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扶持旺旺食品、如康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形成30亿级产业规模。
  15.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统筹抓好景区游与乡村游,保障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欧乐堡水上世界、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等项目健康运营,加快推进齐河博物馆群、黄河水街、齐州国际大酒店、保利医养健康小镇、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开通串联各景区、酒店的旅游公交摆渡车,进一步完善旅游公交系统,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泉城欧乐堡度假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巩固拓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全省服务业(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持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入实施“旅游+”工程,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大力发展冬游、夜游、乡村旅游产品,形成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科普研学等十大品类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到2025年,全县“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更加完善,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
  16.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完善城乡商贸服务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及便民市场,大力发展城市夜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城西智能新零售产业园项目建设,提升城区商业能级,形成齐河地标商业。积极推动物流行业融入省会物流产业链,构建公路港、铁路港、国际陆港、空港“四位一体”大物流格局,打造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济南)核心功能区和“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支点。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区域结算中心,构建涵盖交通运输、地产物流、保税物流和电商物流等全业态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引导传统物流仓储行业向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管理体系认证,创建物流服务品牌,推动物流行业降成本、增效益,催生发展新动能。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六、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主动服务国家和省、市对外开放大局,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健全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努力在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上走在全省前列,着力打造新时代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17.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聚焦“双招双引”第一战场,把全县上下更多的力量、更大的精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联审会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实施县域版招商项目“飞地政策”。强化招商专班体系建设,加强人员、经费等要素保障,最大程度发挥专班作用。修订完善“招商图谱”,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要素聚集和链条整合。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着力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带动引进一批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和优秀团队。加强与国内500强、世界500强及央企、强企战略合作,吸引外资在我县设立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或直接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齐河设立地区总部。
  18.打造面向日韩东盟的对外开放先行区。坚持把对接日韩、东盟作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利用“中国(德州)—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委员会”等平台优势,依托东盟国际生态城,力争更多省市对接东盟重大外事活动落户齐河;学习借鉴广西对接东盟模式,与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深化合作,在商贸、教育、旅游等领域全面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打造长江以北对接东盟开放发展新高地。完善与日韩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日韩招商联络处作用,积极参与“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山东—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外事活动。加快日韩招商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推动签约洽谈项目尽快落地运营,扩大与日韩在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在日本、韩国各结成经济协作友好城市。用好济南市规划建设中日韩高端产业园区机遇,争取纳入济南中日韩高端产业园区的拓展区。
  19.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外贸总量稳步增长。积极对接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和青岛“国际会客厅”,更好地融入全省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品牌扶持工程,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互联网+外贸”,加大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的推广力度。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促进进口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20.推进消费扩容提质。顺应国际市场环境新变化和国内消费升级新趋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加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双向提速,促进实体零售业转型发展,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发展夜经济。大力发展中心城区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高品质步行街,形成若干主题鲜明的商业地标和体验中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快城乡配送节点、农村末端网点等建设,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实施“放心消费”工程。推动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2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重大工程项目。注重投资实效,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善“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用好用活政府债券投资、PPP模式、政府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质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技改投资、四新投资、民间投资占比。
  22.加快提升园区能级。着力做强县经济开发区和黄河国际生态城两大平台,大力推行“区中园”模式,促进园区平台招商能力和承载水平全面提升。县经济开发区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思路,推动园区东部高端商务区、中部实体经济聚集区、西部市民生活区“三大板块”建设,加快起步区“退二进三”步伐;全面完成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突出“高新、创新、生态”理念,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星级酒店、游客集散中心、大数据平台等配套,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体育、会展等关联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板块,丰富生态城业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齐鲁高新区加快功能配套,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产业链条,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3.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国道308、309改线,京台高速拓宽齐河段、郑济高铁齐河段、济南大西环、轨道交通等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建设“港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加快县经济开发区起步区“退二进三”、强化配套支撑的同时,依托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借力齐河宏运通海关监管场站,建设内陆港;依托济铁物流园,争取设立国家一类口岸,引入高端临港产业,运行好黄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完善“公铁海”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在全市、全省创出更多新亮点,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河样板。
  24.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抓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扛好全国产粮大县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田长制”,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稳定粮食面积和总产。用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机遇,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和优良粮种,打造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核心区。抓好“黄河味道·齐河”农产品区域品牌运营,尽快在全省、全国范围打响。积极培育“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快递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推进藜麦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藜麦育种研发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品深加工基地。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稳定蔬菜和渔业面积,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率。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25.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实施“五个一百”新型农业经营培育工程,加大对美东、鼎泰沣、致中和、康瑞食用菌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焦庙食品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推广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村民和集体增收。发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的引领作用,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专业化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下转3版)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