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113期 >> 第04版:文化
额尔古纳的齐河人(二)
  

□赵方新张勇
  晏城火车站,充斥着离愁别绪,惜别的话语、殷殷的叮嘱、模糊的泪眼,都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慢慢远去……1955年5月23日的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63户齐河移民的记忆中。
  “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以前那种运大兵的‘闷罐车’,我们一个屯子里的人都在一个‘闷罐’里,因为没有座位,大家铺上被子躺着、坐着、说说话,一连好几天,都在这个‘闷罐’里。”米双勤谈起他第一次出远门的感觉。
  杨松兰今年78岁,一直住在苏沁农牧场建设队的老房子里,正是在当年的闷罐车上,她认识了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齐河县左三里移民左吉仁。关于这趟闷罐车之旅,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齐河移民跟其他山东移民在海拉尔走出了闷罐车。在这里,山东移民分散到了各个居住点,63户齐河移民被安置到额尔古纳的“保比来”屯,很快“保比来”就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建设屯”所取代。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过上艰苦朴素但又充满希望的日子。
  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被失望和失落一扫而光,但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忐忑地钻进了俄罗斯人留下的民居“木刻楞”,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升起了第一缕炊烟。米三里移民杨兆华一直在建设屯生活了几十年,对这种房子的构造很是熟悉。
  “这一个房子就叫木刻楞,这是当年我们移民来的时候住的房子,这房子苏联侨民留下的,房子的历史接近百年了,它的建材就是从山上采下来的红松,为啥叫木刻楞呢?因为它每一个圆柱底下都刻一个槽,正好就扣到下一个木头上,房子里冬暖夏凉。”67岁的杨兆华介绍。
  为了实现统一公平分配房屋,当地政府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为人多房子少,也就没法避免两三户人家住一套“木刻楞”的情况。移民们又按照劳动力每月36斤、非劳动力每月28斤的标准,从政府领到了4个月的粮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一切安置就绪后,生产活动提上了日程。面对地广人稀的耕种条件,移民们以6户到12户不等自愿组成了生产互助组或高级社,政府按照互助组大小分配生产工具。
  今年84岁的左殿昌当时分了一头牛、一匹马,高高兴兴加入了互助组,就这样生产劳动有序开展起来,乡亲们的日子也逐渐步入了正轨。那几年,左殿昌养过马、喂过牛、种过地、拉过大木,什么样的活计过过手,都干得漂漂亮亮,但其中的辛苦却是冷暖自知,不过自家的日子总算一步步好了起来。但与左殿昌同村的左恩同一家却过得不那么顺当。
  1961年,左恩同的父母相隔20天先后病逝,撇下了年仅13岁的左恩同和9岁的妹妹、6岁的弟弟。年少的左恩同失魂落魄,犹如天塌下来一般。好在有建设生产队支部书记高洪明和张华英跑前跑后地张罗,后来张华英更是把这三个孤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拉扯着,终于帮左恩同渡过了生活的难关。左恩同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这些人牢牢记在心里,经常拿出他们的照片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往事,并且在每张照片的背面都写上恩人的名字。齐河人知恩图报的朴实情怀在左恩同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就是我父母去世以后,也是我家最难的时候,建设队从回族到汉族,从坐地户到才来的,基本上每家都会帮助我们,大家相处得特别和谐,不但我感恩,我还告诉我的儿女,要永远的记住这些人。”左恩同说道。
  齐河移民在努力适应着草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很快掌握了当地耕种、放牧、建造“木刻楞”的技术。冬天零下40多℃的酷寒并没有冰封住人们对新生活的热情,他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1959年,实行农场与公社合一,建设屯的移民们一下子都变成了国营苏沁农牧场的工人,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的工资收入,对他们来说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
  “场社合一啊,一天1块钱,一个月31天给你31块钱,在那个年代,31块钱真的是不少。到一年以后,这就开始给你转正,一级工能有40来块钱。”杨松兰说道。
  场社合一,激发了移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由齐河移民参与完成的三河牛、三河马改良工作,至今为人称道。这一年,米双勤当上了兽医助理,开始接触三河牛的提纯和优选工作。每天给小牛犊称体重,每月丈量一次体长,还要给生病的牛犊打针喂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米双勤体会着工作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感,终于改良出了高产优质的“三河牛”新品种,而且还创造了牛群1000天无死亡的纪录。
  三河牛的改良成功给建设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北京马”的横空出世则给这个小村庄带了巨大的荣誉。“北京马”并不是一个品种的名称,而是一匹马的绰号。在给传统的三河马做优选工作时,米双勤他们发现了一匹杂交黑马,特别能跑、能跳。
  适逢这一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大庆,在呼和浩特举办盛大的“那达慕”赛马会,这匹由建设队培育、训练的黑马作为苏沁农牧场的代表,被送去参赛,没想到一下取得了跳马障碍赛第一名、赛跑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时市里想用一辆解放牌汽车来换这匹马,建设队的人没同意。当这匹马载誉归来的时候,整个农牧场都为之欣喜若狂。(未完待续)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额尔古纳的齐河人(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