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文人多为蚊所困
  入夏而来,蚊虫渐多。当人们在闷热的一天里熬过来,想清静入睡时,却时常被蚊子所袭扰。且不说遭它叮咬后令人难忍的瘙痒,单是它的嗡嗡声就足以使人心烦意乱。闲来无事,翻卷诗书,竟然发现众多文人墨客也曾“为蚊所困”,并留下了一首首与蚊子相关的诗词,细细读来,倒也不乏情趣。
  庄子在《天运篇》中写出了被蚊子叮咬后,夜不能寐的无奈:“蚊虫噆肤,则通宵不寐矣。 ”晋朝人傅选则通过《蚊赋》:“餐肤体以疗饥,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 ”表达自己对蚊子的愤怒之情。唐人孟郊的《蚊》诗:“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 ”揭示出蚊子吸血是自然本能,为了延续生命与繁衍后代,才不惜冒险而“偷生”。
  地球上的蚊子有三千种之多,我国就有三百多种。蚊子分雌、雄两类。雄蚊不吸血,一生全靠吸取花果汁、露水维持生命;与雄蚊不同,雌蚊的吸血量大的惊人,据统计,一只雌蚊一次吸血的重量是它自身重量的三倍。唐代刘禹锡在《聚蚊谣》中就写出了蚊子的食性特点:“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明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 ”而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咏蚊》一诗中用“饱似樱颗重,饥如柳絮轻”一句描写了雌蚊吸血后的状态,作者以樱桃形容吸饱血的蚊子,可谓形象至极。为什么雄蚊不吸血而雌蚊吸血呢?北宋诗人梅尧臣在《聚蚊》一诗中给出了答案:“利吻竟相侵,饮血自求益。 ”原来,雌蚊吸血是为了从血中获取营养,从而育卵,以便繁衍后代。但这毕竟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俗话说害人者必害己。钱唐单斗在《咏蚊诗》中说:“噆肤凭利喙,反掌捐身躯。 ”点明了蚊子害人害己,自取灭亡的下场。
  夏夜酷热,刚入梦乡,如果有一只蚊子悄无声息,越过窗缝,潜入帐帷,不仅搅人好梦,而且令人心烦。无奈之际,只好秉烛夜战,苦寻通宵,蚊踪难觅,竟致彻夜无眠。清人赵翼深有感触:“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一只蚊子尚且搅得人睡不安寝,如果群蚊来袭,那场面就可谓壮观了。刘禹锡这样写道:“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写出了沉沉夏夜蚊声嘈响如雷的情景和那种人单势孤,蚊众人寡的无奈。
  对付蚊子,古人也想尽了办法。陆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体》中表明了自己灭蚊的态度:“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在渺小的蚊子面前,尽管用尽了烧艾草,燃蚊香,钻蚊帐,撒蚊药等各种办法,可蚊子家族从来不曾成为濒危生物。蚊子讨厌,古人对待它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如果说,陆游的办法是主动防御,那么清代诗人袁枚则提倡使其自生自灭,有诗为证:“白鸟 (即蚊子)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回首日,刺客暮年心。附燰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 ”
  在古代,有些诗人是“为蚊而文”,但也有不少诗人“借蚊喻人”。方孝孺在《蚊对》中借蚊子批判了剥削阶级残害同胞的罪行,把他们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 ”明朝人陈大成,屡受奸邪小人的欺侮,生活很不如意,他愤而写了一首《咒蚊》诗:“白鸟向炎时,营营应苦饥。进身因暮夜,得志入帘帷。嘘吸吾方困,飞扬汝自嬉。西风一朝至,萧索竟安之。 ”意思是说,蚊子趁人之困,吸人之血,一旦得志便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岂不知好梦不长,一挨秋凉它就死到临头了。诗人哪里是在诅咒蚊子,分明在痛斥那些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
  夏季来临,蚊子又于耳边嗡嗡作响,漫卷诗书间,那小小的飞虫竟然在千年的古韵中立体丰满起来。
□ 张永生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人多为蚊所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