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遇 见 古 韵


  几个黑漆漆的大字在门楣上遒劲有力,闪着古雅的光。门总是开着的,望得见里面的寂静。走过去了,又转回来,在门前犹豫几秒钟,忽然又坚定了,走进那座庭院。
  它是胡同博物馆,也曾是凌淑华娘家即凌府的后花园;也曾是凌父的慷慨,以99间房送女儿作嫁妆,成了凌淑华旧居;也曾是光阴冉冉下,世事变迁,深深院落变为民居,成了幼儿园。这些是我走进去之后才知道的,最初它于我来说有几分神秘感的。
  每回午后闲溜达,我喜欢来博物馆所在的这条胡同,树荫浓郁,又是新修的路,又是古意融融。且与我上班的胡同相邻,八百多米长的胡同,正好适合午饭后小走片刻。每每路过博物馆,总要望望,想进去看看,可是那里面的寂静又让人退却。
  那一日其实风大,吹得人有几分凌乱,我却一心想走进光阴寂静里。也许这就是很奇妙的缘分。不早不晚,我们偏偏这一时遇见了。
  博物馆是两进的四合院,稀稀落落,也有游客,非常静,寂静里有声音,从正房中的录音机里传来,遥遥的、平民的过去年代的胡同叫卖声。穿着淡粉色长裙的女孩站在院子里的桌前,只要有人进来,就会笑着轻轻问:来参观呀?女孩娇小秀气,衣裙飘逸,和院子的气场很配,很古意。
  我进了正房看,陈列着过去的老家具、老自行车、老电视,墙上挂着黑白的老照片,默默展示着旧光阴里的胡同生活。从正房另一边的门出来,却已经到了后院。后院更静了,只有我一个人。东南角上有一片月季,高大茂盛,正开得绚烂,浅浅黄,柔柔粉,不觉得颜色俗,只恍惚里叹韶华胜极。几步开外,有一个廊形花架,爬满了绿盈盈的叶,下面有长凳,可静坐读书,真是诗意洒洒。没有带书来,我站在花架下暗自遗憾,心想着一定要在花架下读书才好呢,外面的世界热闹琳琅,我偏喜欢这样的古韵书香。
  花架后面是一排房子,透过雅致的玻璃门,我看到了墙上一幅大照片,陈西滢和凌淑华的合影,对着门口,凌淑华淡淡笑着。推推玻璃门,锁着的。我在那静静站了一会儿,离开,又转到了前院的厢房。
  厢房的墙上书写着胡同的历史,中间摆着胡同的沙盘,一边窗下和后墙处还有两个三进四合院的原始模型。靠门口处的一面墙上是一幅画,铺满了墙,旁边有手写字的介绍,大意是根据一些材料和凌叔华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画出了当年凌府的情形。五进的大院落,草木植物,悠闲静谧,孩童在树下戏耍。
  我正在画里流连,淡粉色长裙女孩陪着一对老夫妻进来了,他们也站在画前看。老先生指着孩童戏耍的地方说,这是凌淑华家的后花园,也就是咱们现在的这个院子。
  我惊讶又好奇。凌府正门开在我所在的胡同,每日上班路过,两边的上马石还在,房檐微微低下去,长满了杂草。虽然匆匆走过,我总要想起文字绘画俱佳的凌府才女凌淑华。没想到我现在竟站在当年的凌府了。我热情地和老先生他们搭讪问询,老夫妻非常健谈,两个人抢着讲述旧时光。老一辈的人真是慈爱热心。
  他们原是南方人,来这边工作,曾租住在这条胡同里。而我们所站立的厢房曾是幼儿园的教室,他们的孩子曾在这里上过两年幼儿园。老先生又讲起四合院的学问,东南门,影壁抄手回廊,北房,耳房,垂花门,以及各种讲究,让人忘记当下,仿佛回到旧时岁月。
  然而,下午上班的时间到了,像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余味袅袅。
  《古韵》的译者傅光明说,重要的不是展览,重要的是,我们在读了凌叔华的作品、了解了凌叔华之后,再踏进那个院落,我们的灵魂和前人的灵魂已经穿越时空对接了。这是最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非时下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所能为。
  不止是凌府后花园,寻访名胜古迹,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一场余味袅袅的寂静遇见,灵魂对接,清洗心灵,把凌乱的思绪捋顺,静下来,慢下来,走好下一程。
□ 耿艳菊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遇 见 古 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