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县国税局、地税局分别位于城南、城北,两地直线距离近7公里,以前纳税人办税经常要两头跑,极为不便。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创新思维,通过“合场所、合人员、合业务”,推进办税业务一站式服务——
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深度融合共赢
  合场所
  建成全市最大办税厅
  县里投资 3000万元建成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面积达 1700平方米,为全市最大。另投资 400万元配齐、配全各类办税软、硬件设施。在二楼设置纳税人学堂、纳税人之家、纳税人权益维护中心、税法宣传中心四大实体服务中心;设置国地税后台支持区、税务人员减压室等场所,纳税人可以随时来学习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税务人员在工作之余可以到减压室锻炼身体,舒缓身心,更好的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县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通过设置“一人双机双系统”,搭设大型路由器,实现了国税、地税金税三期系统双线并行,国地税业务“一窗受理、一键切换、网络连通、后台传递”,同一窗口“双机一屏”办理国地税业务。目前联合办税服务厅 24个窗口全部实现了国地税业务“一窗通办”。
  5月 6日,华艺纺织有限公司办税员马云前往联合办税服务厅,前后不到 5分钟,她就在同一窗口领取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办理完毕有关地税业务。“现在办税只要进了联合办税大厅,所有的业务一站式办结,再也不用两头跑了。 ”马云高兴地说。
合人员
  通过政府外包纳税服务
  国地税联合办税,绝非仅仅合署办公,而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层次合作。我县采用人事代理方式,政府外包纳税服务,由县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20名工作人员配备到联合办税服务厅前台,工资待遇由政府支出,薪酬等有关费用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国税、地税人员为招考人员培训各自业务操作流程,招考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一方面服从于齐河县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行政管理,另一方面由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出台相关管理和考核办法进行业务管理。国、地税选拔业务精英,成立联合办税 5人领导小组,负责联合办税服务厅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经费支出等重要事项的专题研究和部署,指导和管理日常工作开展。
  李姗姗是 2015年参加我县公开招考的工作人员,她负责税务登记、纳税人申报等综合服务,操作两台电脑,“双机一屏、一键切换”同时办理国税、地税业务。“我们既是县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税务人员,无论纳税人到哪个窗口,都能一窗办理所有业务。 ”李姗姗说。
  据了解,实行政府外包纳税服务后,原国税局、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前台人员一部分调到其他科室,另一部分在联合办税服务厅后台支持区工作,处理前台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涉税咨询辅导、发票票证管理等工作。“外包纳税服务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其它科室人员增加了,整体工作质效也提高了。 ”县国税局副局长赵波说。
合业务
  国地税七成资源深度融合
  今年 3月份,县国地税稽查人员联手,对我县某燃气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费用列支不合格,福利费超标等问题,责成企业补缴税款 9 .7万元,调减亏损额 14 .43万元。
  在重点税源检查中,国地税共同制定检查方案,统一检查时间、步骤和程序,向企业下达联合检查通知书,共同到企业调帐取证,共同检查,各自进行案件审理,独立做出税务处理决定并相互抄送副本,统筹开展专项整治,涉及或发现对方管辖的涉税线索,及时进行证据资料的传递,实现稽查资料的互通。
  “一案两查”,只是我县强力推进税收业务合作的一个方面。同时,我县还推行“一宣两税,宣传培训一体化”。联合开展 65次咨询辅导,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联合举办 7期“流动纳税人学堂”、纳税人专项培训班;“一析两家,税收分析一体化”。联合撰写《齐河县税收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依托各自税收数据分析平台,交换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数据疑点,及时交换重点税源监控、税收资料调查和减免税普查等数据;“一据两用,数据共享一体化”。联合利用县综合治税平台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应用,联合开展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工作。一季度,共开展风险评估 46户次,评估入库税款 278万元,提高了税源管理质效。
  “我们与地税部门还在银税互动、注销管理、大企业风险防范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营改增期间,国地税双方在管户交接、信息确认、政策培训等方面精诚合作、密切配合,确保了税制改革平稳落地。 ”县国税局局长杨辉说。通讯员 朱晓庆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深度融合共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