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胡官屯老街坊微信群


  上个月末大侄子发来老家立民(立新)弟的电话号码,于是我们就联系上了。电话里知道他舍弃了四川藏区的生意,回老家在南北社区购买了住房和门市房,现经营家具和家庭旅馆,说还可以。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残酷,没有强大优势,特殊条件,能站住脚生存下去就不错了。祝愿小弟生意兴隆!
  据说其父海荣叔(1948年生,小我一岁)身体还好,在老家留守看护老房子。虽早年生活艰辛,道路坎坷,老来却丰衣足食,无忧无虑,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也就是享福了。祝愿老叔知足常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寿比南山!
  立民说,老家村里有一个胡官屯老街坊微信群,并把我加入进去。在群里,我自我介绍:王为民,小名合喜儿,1947年生于老家胡官屯,允林的三叔,1972年秘密离家出走,闯关东去也,2013年末,到天津定居。
  呵呵!我这简介有趣儿吧!家乡人,都是直呼小名儿,至今很少呼大名的,就是七老八十的也是背后称呼他的小名儿,即使长辈儿也是如此。狗子爷爷,猫子大爷……晚辈都是这么叫,长辈也不会怪责。我这小名无可厚非,老了称谓也不算难堪,也不会令人尴尬。可是那些随意胡乱起的不雅小名未免就有些——那个了吧!哈哈!
  过去家乡的小孩出生时,父母随意起个小名儿就叫一辈子。“女孩子一般就叫妮儿、丫儿、叶儿、花儿,不喜欢女孩的大人就顺口随意叫朵(多)子、娴(嫌)子,焕(换)子、嬏(烦)子……小子就更随意了,小猫小猪小花狗,黑蛋白蛋小臭蛋,大牛大马大叫驴,满囤满仓大满贯……”(摘自于我的《千里寻妹》曾刊登在《齐河文艺》2015年第二期总第十期上)
  加入老家村里微信群后,立刻引起轰动,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多不认识我这个“胡官屯人”,这个老头头儿是何许人也,胆敢闯入我村圣地?当然我是实名相告了!我在哪儿也是实名制,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儿,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我喜欢别人很快就会了解我。
  要知道,现在能够摆弄智能手机上网的群体年龄最大也就是 70后,80后和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看我的简历便知,他们大多是我离家后出生的小街坊啊!难怪“笑问客从何处来? ”
  了解我的立民弟,树军弟等忙着出面,不厌其烦地介绍,在介绍的同时,总忘不了补一句“允林的三叔”。这一句是根本的,他们都听说我侄子允林有一个三叔在关外,哦!是林林的三叔啊!这样大家就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特别值得提出感谢的是没见过面的田丰国小叔,刘春玲小弟妹等,他们了解我,积极宣传我,极力“包装”我,同时也把家里人一一介绍给我。家里的小街坊们不认识我,同样我认家里人也不是太容易的。他们自报家门后,我得再问“你父亲是谁? ”,甚至于再问问他的祖父是谁?才能弄明白谁家的儿子或孙子。
  深深感谢网络科技者,感谢《胡官屯老街坊》微信群发起者和组织者,您们的无私奉献给我们胡官屯人搭建了宽广的交流平台,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里我们来自世界各地,欢聚在一起,尽情畅谈。
  这些日子里,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直游弋在老家胡官屯那些曾经的陈街旧巷里,从这家出来,再走进另一家。都是热情洋溢的笑脸,都是温暖可亲的话语。知道家乡父老乡亲在改革开放后,干劲十足,都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在向更高的小康生活道路挺进!认识了不少的家乡人,了解了不少的家乡事儿。其中不乏分布在四面八方的胡官屯人,如:辽宁抚顺的田元明(81岁),新疆的胡树贵(72岁)曾是我的小学同学……
  更多的外乡胡官屯人已永远回不到家乡了,我相信长眠在外地的胡官屯人一定是面向着家乡方向,遥望着家乡,沉浸在回家的美梦中……家乡人没有忘记他们!
□ 王为民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胡官屯老街坊微信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