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黄乡对症下药致力精准扶贫
作者:李烨
  本报讯(记者 李烨 通讯员刘春雷 吴江)“致贫原因复杂多样,采取统一方式扶贫是不可取的。要彻底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必须‘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1月 27日,大黄乡党委书记邵朱军谈起精准扶贫工作,信心十足。
  近年来,大黄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扶贫工作,重点解决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这三个关键问题,精准帮扶边缘贫困62户,大黄乡以产业扶贫为基础的基准扶贫模式已初见成效。
  高度重视,聚力攻坚。该乡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具体抓工作的实施,下设办公室,针对重点村确定包村干部,长期负责该村的扶贫工作,既提高了扶贫工作的工作效率,明确了工作责任,也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分门别类,因势利导。为真正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在扶贫对象的挑选上由扶贫办公室分类整理困难对象资料,建立台账,将精准识别的贫困人口划分为60岁以下有劳动力的,因学、因病、因残等有劳动力但却因故致贫的,以及无劳动力的三大类。并分别进行摸底调查,要求帮扶干部对被帮扶群众进行深入了解,彻底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分类制定帮扶策,做到“精确”帮扶对象。
  政府引导,龙头带动。该乡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的帮扶机制,加强宣传力度,让扶贫决心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突出产业优势,带动扶贫工作,利用该乡食用菌产业优势,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政府与企业签订扶贫协议,由企业提供资源、技术,农户承保管理,再由企业回收产品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致富。同时大力推广先进棚菜种植技术,引导更多困难户加入到棚菜生产的队伍中增收致富。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针对重点村,根据村内特色,整合全村资源,借助村内现有优势,分类倡导兴办村级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和推广先进农副生产技术等方式方法,因村施策。该乡稍瓜李村村内现存有较长历史的枣树林,景色独特,经过乡政府牵头招商引资,现正在洽谈北京影视基地项目,项目落地后可为稍瓜李村带来可观的村集体收入和劳动岗位,实现脱贫致富。针对贫困户,该乡不仅要求乡镇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更要求帮扶干部针对每一户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对有劳动能力的,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就业渠道,提高扶贫对象的致富能力;对因学致贫的,落实好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扶贫对象,由乡卫生院每季度上门义诊,免费发放急救药物;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优先享受就业、救助、保险、残疾人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无劳动力的,实施民政救助,重点解决物质困难。
  下一步,大黄乡将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壮大镇域经济,保障民生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努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多多争取支持,推动全乡扶贫工作再上水平,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齐河做出贡献。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黄乡对症下药致力精准扶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