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最是文化能致远
作者:郭文田
  记者 郭文田 通讯员 孟德广
“十二五”以来,我县按照“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文化强县建设区域文化高地为目标,以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县呈现出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大量涌现、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逐步崛起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十二五”期间,荣获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示范县、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每年涌现出200余名“最美人物”,累计有25人入选全市道德模范、5人入选全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居全市前列。
  文化体系日趋完善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投入12亿元建成县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村)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等。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每年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少于1%,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截至“十二五”末,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还建有时传祥纪念馆、孟祥斌展厅、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少年宫、档案馆,尼山书院,全县乡镇(街道)全部建起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等。社区已全部建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体小广场908个,实现全县文体小广场覆盖率100%。建成175个农家书屋,为131个社区(村)配备图书 40200册,982个村订购报纸4000余份,为全县 14个乡镇配备了广场舞音箱900套,传统文化点播机200余套。有线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100%,建成比较完善的 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每年开展“百场文艺下乡”、“三下乡”、“文明单位城乡牵手”等文化下乡活动200余场(次)。
  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自发的文化娱乐活动日趋丰富多彩。校园里的经典诵读、广场上的舞蹈大赛、绿荫河畔的太极练习,从早到晚,城里乡村,色彩缤纷的文化活动彰显着区域文化高地的魅力。 2013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15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一,是德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传统文化润和谐
  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十二五”期间,我县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了“四四三”传统文化传播工程。“四四三”工程,以建设“大义齐河”为目标,以尼山书院、“儒学讲堂”为主阵地,以讲座、数字化设备、图书、光盘为载体,以“四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为手段,大力推进“四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工程建设,塑“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民风。旨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人文环境,激发和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为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建设幸福齐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四三”工程,加强了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忠诚事业、诚实敬业、诚信待人”;加强了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突出了“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加强了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突出了“孝敬老人、爱抚幼小、和睦邻里”;加强了以“仁”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了“贤达高尚、豁达宽容、修身感恩”。以此全方位推进家庭和美,普及以“孝、悌”为支撑的家和文化,让家庭和美成为必然;推进邻里和睦,推行以“善、礼”为主题的礼仪文化,让邻里和睦处处可见;促进社会和谐,彰扬以“义、爱”为内涵的仁爱文化,让和谐之花处处绽放。
  2015年11月4日,德州市新评选出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60人,齐河独占7人,居全市首位。农民董庆喜获评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全省十大孝星,出租车司机张建入选山东省善行义举“四德”榜先模人物。
  精品创作色彩斑斓
  “十二五”期间,为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我县成立了县文联及作家、书法等7个协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火热的生活,强烈的归属感,大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文学、书画、曲艺等各类作品520多件 (篇),共有200余件作品20人次在省、市获奖。其中长篇纪实文学《浴火乡村》(高艳国、赵方新、解永敏著)荣获山东最高文艺奖项——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对口快板《惊醒梦中人》在省、市“反邪教在行动”文艺汇演中获全省三等奖;小品《大神末日》、《拯救》获优秀奖;画家韩锦堂的《老百姓的牛》、韩德光的《幽静》被收录《艺彩德州—百名书画家作品集》。在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作品评奖中,我县报送的14篇文艺作品、论文入选,其中4篇获二等奖、5篇三等奖。编辑出版的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齐河历史文化》及功勋企业丛书《黄河岸边造海人》、《绿色崛起的拓荒者》及《正道仁心》,深刻反映了齐河改革发展成就。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积淀出齐河的文化美誉,诠释了文化齐河的新形象。
  在2015年首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中我县共有5部(篇)作品和一人获得殊荣,所获奖项数量居各县市区前茅,其中解永敏的长篇小说《暧昧与苦涩》、张庆龄的诗集《带大海回家》、赵方新的中篇报告文学《绿野新传》获得文学创作奖。王道温省城书法展,引起了全省书法界的反响,为宣传齐河书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介作用,进一步擦亮了书画之乡名片。
遗产保护成绩斐然
齐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了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保护传承工作,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齐河县优秀传统文化普查工作方案》《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计划》和《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建立了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文物的依法登记、公布机制。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7处(省级7处,市级3处,县级47处)。古遗址32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4处、石窟寺及石刻18处、近现代重要史记及代表性建筑20处。现有馆藏文物近200件,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34件。十二五末,全县已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非遗项目9项,县级非遗项目61项,祝阿镇官庄村绣球灯舞已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黑陶文化生机勃勃
 作为龙山黑陶发源地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县以传承和发展黑陶文化为己任,以建设“中国现代黑陶城”为目标,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齐河)黑陶艺术节”,举办了“全国黑陶精品展”、“黑陶创新大赛”、“黑陶高峰论坛”,建设了“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刘浩黑陶艺术馆”、“黄源黑陶艺术馆”。齐河先后有100余件作品获国内国际大奖,159件作品被20家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收藏,我县成为全国技术力量最强、从业人员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黑陶制作基地。在黑陶届有“全国黑陶看山东,山东黑陶看齐河”的美誉。黄源黑陶还作为国礼送给意大利市长,树立了“齐河黑陶”文化品牌。
  规划建设的中国(齐河)龙山黑陶产业园,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黑陶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以打造面向全国的文化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了以休闲旅游为主,黑陶、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文化用纸制造及印刷业等相互呼应的文化产业格局。
  依托黄河国际生态城,引进“大块头”旅游项目,总投资460亿元的11个重大旅游项目相继落户。其中,总投资132亿元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跻身全省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十佳文化产业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均是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以生态城为重点,形成了以泉城海洋极地世界等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设立文化产业基金5000万元,为文化龙头企业争取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专项资金200万元、协调贷款8000余万元。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最是文化能致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