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马集镇:乡村新风扑面来
作者:赵梓霏
  本报讯(记者 赵梓霏 通讯员 宋伟光)“以前这街上全是土堆、柴草,又脏又乱,自打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柴草上了楼顶了,村里也有了专门的保洁员,还有了能健身的小广场,我们村的环境真是一个赞啊。 ”杨庄村村民崔云英边锻炼边热情地介绍,走在杨庄村的文明示范街上,笔直的青青法桐树和粉红的合欢树,干净整洁的街道,粉刷一新的村居,醒目的文明标语,绘声绘色的文化墙,高标准打造的四德榜和村民洋溢着幸福享乐的脸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有群众参与的活动不是好活动。我们马集镇把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优镇的主平台,以争创乡村文明建设示范镇为目标,落实七个责任主体,将村容村貌建设、样板村打造、乡村道德建设等六项主要内容量化、细化,树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新风,实现两个文明一起抓。 ”马集镇镇长冯晓勇介绍说。
  为将“乡村文明行动”向纵深推进,今年来马集镇把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作为环境优镇、强镇的主平台,做好三个结合,突出五项重点,全力建设和谐马集、宜居马集、人文马集、幸福马集。该镇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与镇驻地1-2年大变样相结合和与崇德尚义的马集精神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强抓领导班子、工作队伍、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和检查督导“五大重点”,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队伍建设到位、硬件设施投入到位、考核督查到位和宣传引导到位“五到位”。
  马集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考评验收工作;形成乡村文明长效机制,实行班子成员包管区、脱产干部包村责任制,严格按照“乡村文明行动”标准分阶段督导落实,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治效果不佳、不作为的责任人实行问责,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时整改。建立奖补机制,对考核成绩前18名的村按档次予以表彰奖励,将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印发至管区、村,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顺利实施,日趋健全的乡村文明长效机制为乡村文明行动向纵深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
  该镇下大力气解民忧,建设新环境。按照县里要求全镇各村均成立了垃圾清运小分队,村里统一配备了服装、车辆,轮流清扫街面卫生,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全镇垃圾基本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全天候、无缝隙的保洁体系已覆盖全镇。该镇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按照打造文明一条街、达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标准,主要道路实现了五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创四化等活动,各村环境明显改善。“面子净”更求“里子美”,马集镇还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新文化,增加群众乐趣。按照“建设一个小广场、树一盏广场灯、配备一套音响、培养一支文化队伍”的总要求,全镇70%以上的村已设立了小广场,建立广场舞活动点10个,每天参加活动的达500人次以上;建立农家书屋18个,实现了全镇48个村全覆盖,极大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培育新风尚,各村全都张贴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使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人,村村争当文明村”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全镇48个村都已行动起来,第一批每个管区打造3个样板村已完成验收,第二批样板村正在紧锣密鼓的打造, 6月底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善行义举四德帮覆盖率达到100%,马集镇力争到今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的良好局面,使全镇村风民俗更文明、村民道德素质再提高。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集镇:乡村新风扑面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