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党建添动力 村庄展活力
作者:张越李阳
  平原融媒记者 张越 李阳
  本报讯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合作社种的西瓜,都是吊着长的......”
  赵仲利,既是王凤楼镇柴家庙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柴家庙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拿给记者看的抖音视频正是该合作社的社员在种植大棚小型西瓜的时候拍摄的。 “咱也不知道怎么的,在网上就火了,好几个水果经销商找到我们,现在这个棚里的西瓜,根本就供不应求。”
  其实,对于赵仲利来说,这火爆的小型西瓜虽然是无心插柳,却是柴家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种植+养殖+设施蔬菜”多元发展模式中重要环节的一个新的探索。
  柴家庙村位于平原县王凤楼镇西部,全村有农业人口45户200余人,共有耕地面积 610余亩,人均2.2亩。多年来,柴家庙村的农民们都是依靠土地为生,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是典型的农业村。并且由于人均耕地少,个体发展效益低下,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收益甚微,想要增收,只能外出打工,而外出打工又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同时,随着人员流失,村庄老龄化的加剧,党支部的凝聚力也逐渐变得软弱无力,而因为土地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却越来越多。
  2017年,柴家庙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 “核心引擎”作用,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结合柴庙村实际,在全镇率先成立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在发展中,柴家庙村坚持循序渐进、稳字当先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利用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广泛动员、示范带动等方式,逐渐吸纳了全村610亩耕地,实现土地股份经营,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而赵仲利并不满足于此,在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他先是与登海道吉公司达成合作,种植了100亩科研玉米,收获的玉米归合作社,每亩还能另收实验费800元。又利用合作社盈余的资金,投资20万元,发展起了养殖业。同时,还利用中央扶持项目资金,建设了三个高标准蔬菜大棚。
  这样一来,土地合作社产生的秸秆可以作为饲料供养殖项目使用,而养殖项目产生的粪便再经过腐熟被用到了蔬菜大棚,成为了有机蔬菜的主要肥料,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打造 “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形成了“种植+养殖+设施蔬菜”的多元发展模式。
  “其实,打造这么个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村里的年轻人或者其他的人才到我们这里来,乡村振兴首先就得是人才振兴。 ”在合作社的畜牧大棚里,赵仲利这样介绍:“现在养牛的这小两口,以前在深圳开公交,家都搬过去了,就是因为咱们合作社的存在,有了这个发展平台,他俩才愿意回家来,搞养殖。 ”
  借助区域党建共合体的发展规划, 2021年,柴家庙村顺势而为,上了一组烘干塔,硬化了500多平的晾晒场地。在果蔬种植方面,注册了 “菜佳妙”蔬菜品牌,将蔬菜以礼盒形式对外销售,非常受市场欢迎,比之前分散销售的收益提高了将近10%。
  如今,柴家庙村的集体收入超过了20万,每年重阳节, 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够领到200元老年补贴, 70岁以上的老年人能领到400元老年补贴,过年每户一桶油、两袋面;村民所有上缴费用都由集体负担,在村里居住的住户都完成了旱厕改造,用上了天然气。村里拆除危房旧房20余座,路边种上了1000余棵桃树和观赏树,对村庄的房屋进行了统一的粉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柴家庙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更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更浓了,群众也更加拥护党支部,一个轰然作响的“红色引擎”,给这座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澎湃的新活力。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党建添动力 村庄展活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平原动能】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