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民国时期,平原县出了一位名县长曹梦九。他在平原任上勤政爱民,留下了佳话,至今在腰站还有曹梦九德政碑流传。且不论他的后事如何,他在平原任上有了助力民生的里子,方才有了立碑纪念的面子。
曹梦九在平原素有曹青天的美誉。有一天,他微服私访,路过一家人家,侧耳听到里面一对夫妇 的 对话。男的说:你看你熬的这碗饭,就跟曹大老爷似的。女的问:怎么跟咱曹老爷似的?回答说:清啊。曹梦九听得美滋滋的,于是推门进去一看,才发现这一家穷得揭不开锅,清水似的饭汤下只有几粒米,个数甚至能够数得清。曹梦九真是即感动又心酸,老百姓锅都揭不开了,还夸咱清。他一伸手就掏出几块大洋放到桌上说:先买点米,把肚子填饱。说罢他径直而去,但心里却苦涩至极,虽然我为官清廉一方,但是百姓生活仍然贫苦不堪,我辜负了百姓的美誉啊!
尽管曹梦九在平原享有百姓的赞誉,但从为民务实角度来看,他只是位清官,而不能称其为能官;只有清官的面子,却没有吃饱饭的里子。从哲学角度论,面子与里子是相辅相成的。里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面子是里子的外延和表象。面子靠里子来支撑,里子靠面子来表达。曹梦九的愧疚不因没有政绩,不因没有清廉,而因治下尚有生计如此艰难的百姓。在贫困百姓面前,政绩是虚的面子,甚至清廉也是虚的面子,只有用大洋买来的米饭才是实里子。里子没有,面子上自然挂不住。曹梦九最后也用留下大洋的实际行动切实帮助了贫困百姓吃饭的里子,才使他更加有面子。对他而言,予人一饭胜立千字功德碑。碑不自立,名由人传,无论口碑还是石碑最终都抵不过曹梦九真正为民出力的心碑。
里子是面子的根源,更是面子的核心。里之不存,面将焉附?曹梦九捐财救民的事迹告诫当代干部:为官固然要清,但更要实;面子要撑得住,就要里子更强大。当前,很多干部有个毛病——重面子轻里子,为此热衷于违背群众,违背领导,背离客观情况而自我表演,自我欣赏;殊不知这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做法不仅争不到面子,更会伤及里子。诚然,该争的面子自然要争,但要靠里子去争。“芝兰在谷,不闻而自香;腥膻之于市,不闻而自臭。”作为干部,应当做到内与外的一致,里与面的统一。这样的干部才是高尚的,实际的,更是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