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数字化建设 诠释便民新内涵
——县人民医院创建“数字化医院”发展纪实

医生手持移动平板查房,医疗信息 “随手可得”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基层医院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助推发展成为大多数医院的共同选择。据了解,目前县级以上医院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占同等医院总数的60%以上。
  在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平原县人民医院围绕“群众健康、临床需求”两个核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项目筛选、实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服务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了医院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极大提升。
信息化全面覆盖医院各系统
  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平原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于2013年4月份开始建设。在各科室及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与不懈努力下,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快速推进,初步建成了“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
  自项目启动至今,先后建成了以HIS系统为核心的医院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费用、药品、设备、物资等医院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效推动了医院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PACS影像系统、LIS检验系统、移动查房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等模块的实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临床诊疗信息,为医生诊断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系统上线运作后,网络运行平稳,软件功能逐步得到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走出了一条用时少、见效快、适用性强、运行稳定、效果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改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门诊流程
  医院原有的门诊流程是一个重复找医生、交费的过程。由于患者来诊的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主观意向,因此经常出现门诊高峰时“三长一短”的现象。随着门诊医生工作站和就诊“一卡通”的启用,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流程得到极大优化。
  挂号、就诊、检查、检验、收费、发药及住院等各环节的信息充分共享和贯通,大大缩短了患者交费、候诊的次数和时间。就诊卡不仅有储值功能,更具有信息索引功能。原来患者就诊时所带的影像胶片、检查报告、药单药片等,被一张小小的就诊卡代替。医生通过刷卡即可轻松地了解患者曾经的检查及用药情况,从而使诊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延续性。
  检验科负责人介绍,检验系统(LIS)通过对待检血液试剂的条码化管理,减少了检前人工录入患者信息和检后人工粘贴报告单等环节,极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患者持就诊卡通过设置在侯诊区和检验区内的报告打印机自助打印检验报告,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PACS影像和检验报告的直接传输,缩短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
纵深推进服务规范化建设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有效地将各类优秀的医疗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实现了围绕临床诊疗的人财物信息的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并逐步向无纸化方向发展。
  诊疗流程更加优化,提升了服务效率。护士站与医生工作站联网运行和信息共享,护士通过护士工作站确认电子医嘱,自动生成医嘱单、治疗单、用药单,执行医嘱更加准确及时,极大地减轻护士工作量。平板电脑、护理PDA的应用,使医嘱的录入、执行等工作不再局限于工作站。医生通过平板电脑就能轻松查看和开具医嘱、病历、检查检验报告等内容。
  临床信息更加丰富完善,规范了服务行为。医生书写电子病历,可通过病例模板导入、词条复制、组合医嘱等功能提高病历书写速度和规范性;通过与检验系统、影像系统联网,实现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实时信息交流;通过电子病历质量监控和智能化提示,实现了病历的标准化管理,使院内监管处在数字化平台上,增强医疗质量监管的深度和广度。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从开药到点评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医生开具处方时,合理用药系统自动给予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用药数量等方面的提示,医生还可通过系统查询药品的使用说明及应用禁忌,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
  手术室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监护仪等设备参数的自动采集,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规范、准确的参考依据。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上报系统、全院质控系统的实施,使临床质量控制由人为控制向程序控制转变,由片面监测向全面、全程监控转变,为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 张朝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数字化建设 诠释便民新内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