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敬老院就是俺的家
作者:张静



  时值严寒,生活在龙门中心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个个都在走廊里舒服地晒着太阳,心中倍感暖意融融。
  1月14日,笔者来到中心敬老院,去感受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院长崔静说,1月1日敬老院为一对老人举办了婚礼,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了。
  喜结连理的这对老人是马青山和岳爱风老人。家住许铺社区镰把张村的马青山过去是个单身汉,失去劳动能力后,政府将他列为五保供养对象。2013年12月13日搬到龙门中心敬老院之后,已经76岁的他在这里收获了一份爱情。
  “也许这就叫缘分吧,俺经常帮助其他的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来二去便赢得了84岁老太太岳爱风的心。”马青山介绍,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吃穿不愁,他们大都是早年丧偶或者终生未婚,在敬老院大家庭里,感情生活的空白也得到了弥补。马青山和岳爱风就是这么一对。
  崔静通过每天的观察,在征得两人同意后,于2014年12月30日驱车带他们到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借着元旦新年为这两位老人操办了结婚典礼。”崔静说,两位老人结婚后在敬老院相亲相爱,每天都生活的非常幸福。
  “俺们在这儿可好了,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俺们的生活比蜜还甜……”看到笔者的到来,84岁的杨振荣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 “闺女你看,这是人家胖嫂那里给俺们送来的新棉衣,咱在家都舍不得买这么好看又暖和的小花袄,人家胖嫂说过年的时候还给俺们送新衣服来……”
  五保老人的供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无私捐助,崔静介绍,自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以来,各企业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响应街道党委发出的倡议,为敬老院捐款捐物,给老人们带来温暖和祝福。
  “上个周六,咱们那里的领导带着机关干部又来打扫卫生呢,你知道这事不?他们每周六都来!”和扬振荣在一起聊天的残疾老人朱炳林说: “他们来敬老院,不是打扫卫生,就是帮我按摩、扶我走路,有的同志还亲自下厨帮忙包饺子、蒸包子,来了都不闲着……”
  朱炳林老人今年65岁,由于身体残疾平常时间他由院里的护工小赵专门帮忙料理三餐和日常生活,院领导还专门给朱炳林配备了轮椅。 “自从义工们每周到这里来,我这土埋半截的老头子也有了盼头,每周六都会早早起床等孩子们来……”
  正在我们说话的当口,王玉章、李学忠老人来找朱炳林老人下棋去,笔者跟着一同前往。
  只见200平米左右的活动室内坐满了人,老人们4人一群,8人一桌,有打牌的,下棋的,还有在一旁看电视的。
  老人们讲,每天都有社会上的老年人前来看书、读报、下棋等,街道党委还将活动室确定为 “老年人活动中心”,迎接社会上的老年人到此娱乐健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俺们这里不光娱乐的好,吃的更好,每天都是荤素搭配、一周的伙食都不会重样。不信你看厨房的窗口上还挂着这周的食谱呢,厨师们都按照上面的标准给俺们做饭,那叫一个味美可口啊!”李学忠老人激动不已。
  “俺们这里的服务人员更是没的说!对俺们就像自个家的老人一样,不嫌脏不怕累。上次俺感冒的特别厉害,医务室的小吴还专门让厨师给俺做了病号饭送到床前,喂完俺才离开,这样的送饭、喂饭一直坚持到俺的病情好转为止,像自己的孩子一样。”86岁的苗秀兰老人眼含热泪地说。
  “1月23日,郭刘社区文艺队将为老人们呈现一台丰盛的文化盛宴,1月30日,龙门剧社还要来为老人们演出戏剧。我们不仅让老人们在这里住得舒心,还要让老人们精神愉悦。”崔静说。
  外面零下3度,室内零上22度,这样的温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活在龙门中心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一提到“家”,都不约而同地说: “这里就是俺的家”。 (张静)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敬老院就是俺的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