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然与学生正在谈心。
马天然正在上课。
□ 记者 张娜
十六年来,他用关怀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真爱诠释着一个乡村教师的美丽!
即使身患重病,他依然不忘工作。十六年,他用真情践行师德,用真爱熔铸师魂!
以爱的甘泉,润泽学生心灵
老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甘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动力。自1998年踏入恩城镇中心小学,马天然便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2011年9月,马天然的班里有一位叫肖涵的男生,父母离异,父亲去了广州打工,平时跟着母亲生活。因缺少父爱,他性格内向软弱,经常受班里调皮男同学的欺负。
马天然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开展 “角色互换”行动。活动中,那些调皮的孩子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给肖涵带来的伤害,并改变了他们对肖涵的态度。
马天然还让领头学生当起肖涵的 “保镖”。肖涵日益开朗且学习成绩日渐提升。班内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懂得了团结、友善,互帮互助。
班上的刘欢,调皮捣蛋,平时总爱惹是生非。一天课间,学生急匆匆地跑来告诉马天然,说刘欢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他急忙来到教室,只见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刘欢的手正在滴血。马天然说: “走,我带你去医院。”说完,马天然骑上自行车带着他直奔医院。来到医院后,挂号、找医生、交费、清洗、取碎片、消毒、包扎……
走出医院,马天然发现刘欢的眼睛里噙着泪花。“老师,我把教室玻璃打碎了,您该狠狠地批评我。”刘欢低着头轻声说道。一年来,第一次听到他认错的话,马天然的心不由得一紧:这匹性情顽劣的小野马终于低头了。马天然注视着刘欢的眼睛说:“我相信有了这次教训,你以后肯定会注意的,对吗?”刘欢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刘欢变了,课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下主动帮助同学。对他的点滴进步,马天然及时地表扬鼓励。刘欢的学习成绩也节节升高,在班内威信也越来越高,还当上了班长。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多年来,马天然把温暖和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拂去留守孩子们心中的孤独,安抚顽劣孩童内心的调皮,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感化每一个学生。他也因此,多次被评为 “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罹患重病,不离开三尺讲台
2012年3月,马天然的腿出现浮肿,开始他并没有在意。后来腿部肿胀更厉害,脚肿得不能穿鞋,才去齐鲁医院做检查,最后确诊为慢性肾病综合症。生病后,马天然口服大量激素药物,副作用让他彻夜失眠、腰膝无力、脸部浮肿、心情烦躁。
一天,学生杨小雅给他打电话: “老师您好些了吗?我们都很想您。”马天然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说: “老师没事,很快就会好起来去给你们上课的。”他不顾医生让他好好休息的嘱咐,毅然走进课堂,回到学生们中间。他说: “我离不开孩子们,孩子们也需要我。”
“生病这么严重,马老师还要去上课,您有怨言吗?”记者问马天然的妻子。“看到孩子们殷切的目光,我也理解了他!”妻子用无声的付出默默支持着马天然。马天然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了孩子们身上,而妻子却将全部的心血放在了马天然的身上,她时刻关注马天然的病情,每天催促他按时吃药、按时休息、定时体检……
在马天然的办公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个苹果、一个桔子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自己的零食中省下来送给他的,还有学生送来的亲手叠的千纸鹤、幸运星。 “孩子们让我很感动,他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感恩,我为他们高兴。”马天然激动地说。
马天然的肾病在好转,然而,今年4月份,他的右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原来眼晴又出现了病变。这次复查回来,他再次回到课堂上,虽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他很乐观地面对这一切,他坚定地说: “我有信心战胜病魔,我喜爱教师这份工作,只要能坚持一天,我就在讲台上站一天。”
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自踏上教师岗位16年来,马天然深刻感受到自己教书育人责任的重大。为此,他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身先硬”、“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的原则,坚持不辍地学习,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教学艺术,并结合学习中的所见、所想、所思,积极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性。
如今,马天然的语文课成为学生最期待、最喜欢的一门课,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 “课堂上,老师都会讲很多风趣幽默的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引出道理和知识,相比单纯地讲述,我们更喜欢这种方式!”学生杨小雅告诉记者。
不仅在实践上,马天然积极践行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在理论上,马天然更是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他所撰写的论文 《新课标 新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分别在全省第十二、十四届百佳论文评选中荣获二、三等奖。
辛苦的耕耘,换来学子骄人的成绩。多年来,他所带的学生,一直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名列前茅。他还在山东省第三届学生文学艺术博览会中荣获 “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 “平原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2010年,荣获 “德州市乡村教育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