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县张华“变奏曲”
  一个偏远的农业乡镇,既无资源优势,又无交通之便,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居弱图强、谋新求变下,短短几年时间一举跃入平原县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省市联合督导组 李占河 万学辉
  在平原县张华镇,处处感受到一股蓬勃活力,这种活力由内而外迸发出来,这种变化它体现在工作的高效落实上,体现在经济指标的上升势头上,还体现在干群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上,奏响了一曲干事创业、为民奉献的“变奏曲”。
  这里流行骑自行车进村走访,群众愿意向干部讲真话,干部更是尽心为群众办实事——
作风转变:走农家路、说农家话
  5月5日上午,平原县张华镇党委书记于春君和往常一样,安排好镇上的日常工作,带领包片干部一起骑着自行车又下村了。这次要去的是薛庄村,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骑自行车走访的全镇46个村中的第一站。
  镇上的干部下村时,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笔记本,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分大事小情,不论份内份外,一概记录下来,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汇总上报。群众的事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更装在张华镇干部的心里。
  6月5日,去望海寺村的路上,于春君主动与满身泥水、正在用机井浇地的周合武攀谈起来,了解到老周正担心井水浇地太慢会贻误墒情,他立即打电话给镇水利站落实。当得知第二天黄河水就能开闸放过来后,老周不禁喜上眉梢。
  琉璃庙村基础好,村庄占地面积大,非常适合搞社区建设,但村里群众不认识,干部们一筹莫展,镇长李好云同志听到消息,多次骑车到琉璃庙村同干部群众进行交谈,宣传政策,同群众谈心,终于使群众接受了社区建设。如今,104栋沿街楼房已经完工,并回迁入住,在李镇长的感召下,村里正在进行走访、丈量,力争年前实现整村拆迁。
  祖庄村有一片占地近百亩的松林,是为纪念该村在抗击英军中殉难的清朝福建总督祖泽博而栽的,这片松林被全村老少一直奉为神明。一次,林业站长段化文骑自行车下村经过这片松树林,细心的他发现原本苍翠的松叶有些枯黄,有几棵树已枯死,便立刻与县林业局专家联系前来诊治,此举博得了祖庄村群众一致称赞。
  在田间地头、百姓炕头都留下了镇干部与群众亲切攀谈的情景。民情日记也变得“厚实”起来,哪个村的危桥该修了,哪个村民的麦子还没有收割,哪家的大棚该换茬了……群众关心关切,干部如数家珍,这一件件事情的解决,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每一次下村,都是一次敞开心扉、统一思想的生动党课。
  该镇制定了详细的党员学习计划,镇班子成员和包片干部每走到一个村,便和村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补上这一课。通过重温党的光荣历史和光辉成就,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原则;通过讲述焦裕禄、朱彦夫等先模人物的事迹,使大家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提高了宗旨服务意识;通过谈论国家大政方针、县乡部署举措,使大家干工作不再一头雾水,努力有了方向;通过对软弱班子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使“两委”班子少了杂音,多了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每一次下村,都是一次共谋发展、加油鼓劲的致富研讨会。
  姚庄村是一个近千人的大村,育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增收十分有限。于春君多次骑车找到村支书周云付,与他交流,共同为群众增收出谋划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最终确定了蔬菜大棚和畜牧养殖两项致富产业。镇畜牧站和蔬菜站积极靠上服务,为村里联系了六和荣达公司和寿光晨晖蔬菜公司,姚庄村当年新上五彩椒大棚14个,新上合同鸭养殖大棚12排,群众增收有了新路子,每年每棚纯收入达14万元,当年基本收回成本。在姚庄村的辐射带动下,梨园、郑官、贺沟等村庄也新上合同鸭棚56个,逐步在全镇形成了以合同鸭养殖为代表的畜牧生产主导产业。
  该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包片干部每周都要拿出1天时间下村入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拉近同群众的感情。“咱镇上领导没‘架子’,真办事,老百姓心里亮堂着呢。”皮张村村民王清义的一句话道出张华镇2万余群众的心声。
  “到群众中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群众路线教育见到了实效。三夏生产期间,乡镇干部包片入户,帮着群众抢收抢种,现场指导,送技术、送农药、送种子、送化肥,乡镇干部比自家种地还要忙得多。镇班子成员每人救助一名困难学生,结对帮扶,直到困难学生小学毕业,到更高学府深造……
  用“一分钟落实法”打动客商,两家上市公司项目相继入驻,水产大市场停靠平原“旱码头”——
经济蝶变:财政收入5年增长20倍
  撕掉“落后”的标签,是该镇几届党政班子都追求的目标,而招商引资自然成为他们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史丹利、嘉施利化肥项目的入驻,该镇的财政收入从2009年的190万元发展到去年的3800万元,实现了从农业乡镇到工业强镇的蝶变。
  “招商需要拿出处对象的精神,只要做到把洽谈当作恋爱,把签约当作结婚,把项目落地当作生子,把企业培植当作培养孩子来对待,像对爱人、孩子一样付出真诚、热情和爱心,招商就不难。”于春君感慨地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4月,于春君从一个亲戚那里偶然获得一上市公司——四川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北方设厂的信息后,随即赶赴在河南商丘的一家子公司考察项目、洽谈合作,得到的答复却是“总部只是有想法,还没有决议”,被泼了一头冷水。但张华镇并没有放弃,于春君凭着近几年对化肥行业的关注了解,敏锐地意识到新都化工开拓北方市场是早晚的事,便经常与公司有关领导发短信、打电话保持联系。5月初,新都化工确定投资北上后,为安排考察接待事宜,争取主动,于春君主动推迟了妻子手术时间,连夜从北京赶回,客商大为感动。
  面对客商提出来的疑问和要求,该镇坚持一分钟落实。 新都化工倡导的“新都速度”遇上于春君的“一分钟落实法”,最终碰撞出火花:该公司在5个考察对象中最终选择到平原投资创业。投资11亿元的新都化工嘉施利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40天,从开工到投产只用9个月。“快是嘉施利建设的最大特点,如何推进项目建设,嘉施利是一个榜样。”市长杨宜新这样评价。
  作为项目“娘家人”,张华镇党委政府坚持“无限责任、超值服务”的理念,不仅扶上“马”送一程,还全程“保驾护航”。嘉施利复合肥项目落地后遇到了不少困难,镇上成立专门班子全程陪着办手续,跟上搞服务,前期各类证照办理仅用一周时间,春节期间为协调安装三台变压器,张华镇的帮扶团队坚持在企业过节,累计为企业招工500余人,帮助客商子女就近按时入学……
  张华镇在招商中对办不到的从来不许诺,正是靠着这种“对问题不回避,对家底不掩饰”的实诚,他们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将投资20亿元的“水产大市场”拉到平原这个不靠海不沿江的“旱码头”。同样因为实诚,另一个上市公司史丹利化肥项目落地后,又引来为之配套的润华塑编,实现招商引资的“连锁效应”。今年,史丹利决定再从前两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能扩产,投资5亿元上马三期,8月份动工建设30万吨喷浆造粒生产线和10万吨控释肥生产线,三期工程竣工后,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将达140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纳税过亿元。
  对客商不搞“势利眼”是张华镇的“准则”。随着引进客商的不断增多,企业有大有小,朋友有新有老,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张华镇不以项目“个头”厚此薄彼,一视同仁。康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几千万元,在张华镇招商项目中属于小“块头”,但无论是服务方面,还是从座次排位等细节方面,一点也不小看,让企业老总刘老板深受感动,主动帮助镇上联系青岛华尔清环保科技项目等招商项目。
  招商引资抓大不放小。“我们既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要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多了也是大支撑。”于春君说。该镇建设完善了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和4大社区产业园区,引进了大都电子等12家投资过千万元的中小项目。
  目前,该镇引进外来项目26个,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达到3家,过亿元的4家,过千万元的达到15家。
  投资800万元建成镇中心小学,投资2700万元完成公路升级改造,715户农民住上新楼——
民生速变:“幸福指数”节节升
  “小城镇‘高端大气上档次’,俺在镇中心社区买了新楼房,孩子在新建的教学楼里上学,买卖也越做越红火了!”在商业街从事五金生意的老板李国华一脸幸福地说。
  一条十字街,数排低矮平房,街道坑洼不平,有村无镇,曾是张华镇驻地旧貌。时隔一两年,一个楼房林立、商贸繁荣、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城镇呈现在眼前。目前,镇驻地街道形成两纵两横格局,沿街三、四层商住楼房达到375幢,商家达到280家。
  小城镇何以如此拆迁稳、建设快、变化大?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群众唱“主角”,实行自拆自建;党委政府当“配角”,功夫用在定规划、抓发动、搞服务、帮协调上,不搞市场化运作,不与民争利,真正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村民张传洪沿街房被拆后,因经济条件差盖不起楼,索性把地基一卖,到别处建了一个院,还赚了几十万元。“福利政策”暖了民心,百姓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与此同时,全镇8个社区4个并建点相继开工。目前,共建成22栋,715户农民上楼;其中,镇中心社区已建成多层楼房16栋,有475户居住。投资50多万元的城镇公园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民生投入“舍得花”,“花得好”。投资800万元的中心小学教学楼全面启用,900多名孩子实现寄宿就学,教学成绩稳居全县乡镇第一名。投资50万元完善了省级标准敬老院,投资120万元和40万元分别建设了计生服务楼、惠民服务大厅,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投资300多万元的省级标准幼儿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最让老百姓拍手称赞的是该镇投资2700万元高标准改造新建的53.4公里公路。张华镇的道路大都是20年前修的老路,出行难一直困绕着群众的生产生活。2012年,该镇实施公路网化工程,把柏油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同时,他们结合农田项目开发,将4.5万亩耕地变成配套齐全的高产田,群众纷纷拍手“点赞”。
  “以前一下大雨时,最担心村里有房倒屋塌的,赶紧往村里跑,今年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包村干部付涛说。今年雨季即将来临前,张华镇103套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镇上干部都长舒一口气。
  如何让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是张华镇一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杜绝关系房、人情房,防止危房改造任务走板变样,镇党委政府今年推出“新政”:村里推荐,逐级把关,责任到人;张榜公示,全程录相,公开透明;领导带队,相互检查,监督到位。这样一来,每个干部都不敢懈怠,有的为了两个情况差不多的户研究一晚上才定下来。全镇危房改造名单公布后,得到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句话,深深地镌刻在张华镇民生的点滴变化之中。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县张华“变奏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