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629期四版)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要求县衙修建土地祠是进行反贪腐教育的场所。因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是放牛娃出身,被官府所逼造反起家。他当了皇帝后,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他给县官的俸禄也很
低,一年的俸禄只有七十石
小米,县官贪污受贿六十
两银子就要砍头。为了警
示教育,贪官被砍头后还
不算完,还要把人皮剥下来
晾干,然后用稻草填充起
来,悬挂在县官的大堂
上,以对官员进行警
示。建的这个 “土地祠”就是剥贪官人皮的地方,他建在县衙内的大门与二门之间,阴森恐怖,凡在县衙当差的天天看到 “土地祠”对官场的贪腐之风影响之大是历朝历代所不及的。
5、历史名人的职业不同也对民风民俗有不同的影响。从平原历史名人职业的分布看,大体上有三大类别,一是读书入仕的文臣武将;二是专门做学问的文人墨客;三是占卜预测的方技之士。由于职业的不同,他们对平原民风民俗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主要影响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对职业、仕途名誉地位追求的影响。读书入仕、光宗耀祖在
平 原
民 俗
文 化
中 占有重要地位。东汉末年 “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的刘备,虽然家道中落,从小与母亲编席贩履为业,但他的母亲深深懂得没有文化是难以成就大业的,所以生活再艰难,也要供刘备读书,虽然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但还是遵从了母亲的安排,拜东汉时期的大儒九江太守卢植为师,与他的同学公孙瓒等一起读书。后来他们的老师卢植为朝廷任命为中郎将。他的同学公孙瓒也被封为中郎将兼幽州太守,刘备在创业的初期也沾了他这些老师、同学的光。他立志匡扶汉室做一番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成为蜀汉皇帝,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皇帝。因此刘备在平原的影响非常大。再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左都御史兼两江总督、后来又做了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的董讷,因考中 “探花”,而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从一品的官员, “董探花”的名气在平原相传三百年不衰,足见他对民风民俗的影响。还有清朝道光时期的翰林院庶吉士张曾羽,相传当过道光皇帝小时候的老师,官虽不太大,也是个三品,他在平原十字街西修了深宅大院,民间称“翰林院”。据民间传说,为了显示家族的气势,在他嫁女时送嫁妆的队伍从平原城里排到了十里墅村。民风民俗的影响远比下个文件或者做个报告要强势的多。其次是对文化、艺术、哲学的影响。先说南北朝时期的学者刘峻。他的父亲在南朝做内史,死后家道中落,他母亲带着刘峻和哥哥法武回到平原,后被人贩子把他和母亲贩卖到河北中山,有个叫刘实的人可怜他,为他母子赎身,但是北朝由于民族的歧视政策,又把他母子迁徙到代地 (大约现在晋西北一带),为生活所迫母子俩到庙里做了尼姑与和尚,人称他 “小沙弥”。刘峻在庙里拼命读书,没有灯油便燃麻杆照亮,到十六岁把庙里的书全部读完,但他仍不满足,他立志要读遍天下的书。于是他跑到南朝的健康(现南京)找到父亲过去的熟人,到处借书读,被称为 “书淫”。由于他是个书呆子,不谙官场之道,在梁武帝萧衍招聘官员时,他直抒己见滔滔不绝,提笔草拟策问十章,得罪了皇帝,虽然锦绣文章却终身不仕,刘义庆收留了他,在江西抚州他为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做注,引经据典,引用天下四百多种典籍,注释文字,比原著还长,同时,把注释中用不到的材料编纂成书名 《类苑》。他的文采为世人称道,但晚年只在紫岩山当了一名教书匠,死后,他的学生给他一个谥号 “玄静先生”。再一位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董元度,他和河间举子纪晓岚同科驰骋,考中进士。但他不恋官场,专注诗文。经常请假南游赋诗作词。一年后,被派往江西定远县做县官,他仍然心在诗歌。仅当了一年县官便调回山东东昌府当教师,从此,十年耕耘诗坛,著有 《旧雨草堂集》八卷,名躁清代诗坛三十余载。刘峻、董元度等平原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对平原的民风民俗有着极大的影响。民间对文化、艺术、哲学的崇拜和热爱,对文化人的尊敬,对子女成为文化人的渴望有着浓厚的基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一代又一代平原人良好的盼望。为此,他们吃苦耐劳而毫无怨言。同时,厚重的文化积淀催生了文化、艺术、哲学人才的倍出。当代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任继愈,著名作家邓友梅,著名书画家、评论家、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振亮等,以及民间艺人山东省皮影戏代表人物李兴堂,木板大鼓艺人马世海、剪纸艺人寇宝领、麦草雕刻艺人咸德顺、铅笔画艺人王芹、京胡制作艺人付荣山等的出现,就是对这种影响力最好的说明。再次是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信仰是民风民俗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没有宗教是很难维系的。平原二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没有宗教就没有秩序,没有信仰就没有畏惧,就没有道德底线。宗教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风民俗的重要内容,他和宗教有着类似的功能。健康的宗教信仰能够凝聚人们的力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平原历史上名人中有的对宗教信仰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象三国时期的魏国术士管辂,他生于209年,虽然只活了48岁,但他一生著作颇丰,在 《三国志》一书中把他和名医华佗归为 《方技之士》。他从小昼伏夜出,观察学习日月星辰的位置和变化,稍长便拜师学习易经和鸟语,十五岁随其父在即丘读书。他应琅琊太守单子春之约,在府上与四百多名能言善辩之士辩论,从早晨到晚上连饭都没有吃,没有一个人能辩过他。单子春对众人说: “此少年盛有才器,听其言论,正似司马犬子游猎之赋,何其磊落雄壮,英神以茂,必能以天下地理变化之数,不徒有言也。”号之天下神童。在长大后,精通易术、天文、鸟语,预知人的命理,夏侯渊战死,鲁肃病死、许昌火灾等事情都预言应验了。而在 《三国志》中记载了他到安德令刘长仁家闻雀言知杀人案,在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之时,为其践射覆,应吏部尚书何宴之请,为其蓍艾起卦,预知亡故等等,无不精妙之极。尤其是他为自己作卦 “吾自知公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是年八月,管辂为少府丞。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岁。当然,我们对史书上的记载不可全信,哪怕是志书的记载,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性,也不一定没有错误。但是管辂被民间卜筮之人奉为祖师却是事实。以前多年来,在平原民间求神问卜,立庙崇祀亦大有人在。我们不苛求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就是在科学技术已经比较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从法律上禁止人们的信仰自由。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 “不顾事实的盲目信仰,是一切宗教的通性,也是一切国家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因此,我们从宗教对民风民俗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平原历史名人管辂对民风民俗的影响,就会毫不奇怪地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他一直影响着平原的民风民俗。我们也会对时至今日民间存在的不信马列信宗教、打卦问卜等社会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民风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现在而且在很久的将来还会存在下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