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泻的概念: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二、病因与易感因素:
(一)病因。感染性:多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因素等。
(二)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较大变化。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高,胃肠总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三)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达每日10次或数10次,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稀水便或蛋花样,含有奶瓣或粘液、泡沫或脓血等。严重者伴发烧、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症状。
(四)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综合治疗。轻型通过饮食疗法及适当的药物治疗,严重脱水者应住院治疗。
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水样便或病毒感染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液体疗法。细菌感染时(粘液、脓血便)应用抗生素。
2、维生态疗法。常用双歧杆菌、妈咪爱。
3、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4、避免用止泻剂。如洛哌丁醇。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马上用止泻药,损害机体的防御能力,导致病情加重。
2、不要见好就停药,造成复发,严重者甚至转为慢性腹泻。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2-3天,然后做大便常规检查,确定转为阴性后再停药。
3、不需要禁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母乳喂养的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改用脱脂奶粉进行喂养,幼儿可以吃一些白粥、豆腐、苹果泥等。但是频繁呕吐或者精神状态不好,则需要禁食并第一时间送医院就诊。
4、家长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喂养宝宝食物时,家长一定要洗干净手,婴儿使用的奶瓶等用具要适时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合理的喂养。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或肛周涂一些维生素E、紫草油等减轻腹泻引起的局部糜烂。
5、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并带大便(新鲜,不超过便后2小时)去医院化验。大便应放在塑料袋里,不要拿着尿布或卫生纸,挑上带有粘液或血丝的大便。如宝宝烦躁不安、囟门和眼窝凹陷、哭时泪少、口干舌燥、尿少、发烧应及时就诊。
医师简介
魏久贞:小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2003年在齐鲁医院儿科进修一年,擅长小儿肺炎、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肾病、肾炎、血液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