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村一策 因地制宜
王庙镇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作者:解桂颖
  王庙讯 (记者 解桂颖 通讯员 刘淑仪)4月18日,春风拂面,阳光明媚,王庙镇沙集村富鑫养殖场建设现场,机声隆隆,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我们以租赁的形式,把我村的200多亩闲置的盐碱地转让给了富鑫养殖合作社经营,仅此一项,我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10万元”。沙集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国说。
  沙集村是一个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共有1000多亩地,其中近300亩地是盐碱地,长期荒置。今年以来,该村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和沙集村情况一样,该镇堤下村也有500亩的盐碱地。早在2007年,该村就通过租赁形式引进高唐县金立养鱼公司,在村里的盐碱地上建起了200亩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0余万元的收益。2010年,堤下村又引进陵县客商投资旱地藕池100余亩,每年可为村里带来3.5万元的收入。
  今年以来,王庙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我县下发的 《关于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实施方案》,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逐步实施,着力解决村级组织 “无钱办事”的难题,十多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出现了 “百花齐放”的局面。
  3月份,仅用两天时间内,王庙镇土地庙村51户农民的民房全部拆迁完毕,流转土地70多亩地。这些土地将归该村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收益归集体。
  利用两区同建流转出的土地发展集体经济,在王庙镇早有范例。2011年,王庙村实现了整体拆迁,146户农民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小区。王庙村对拆迁腾出的200多亩耕地进行了复垦,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赁给了种粮大户,就这样,村集体经济每年有了8万元的收入。该镇郭庄村在土地综合整理项目中,拆出100多亩地,进行复耕以后,也用于集体经营。
  同时,该镇还通过土地流转来发展集体经济。张南村、车西村都有不少的集体土地,但因为分布分散,无法给集体带来效益,今年以来,两个村利用土地流转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发展早春西瓜种植,为村发展集体经济找到了一条门路,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8万元的收益。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庙镇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