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忠义正气颜鲁公清名留陵城
  翻开绵长悠远的历史书卷,你会发现在陵城区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于名门世家,家学深厚,少年饱读诗书,青年高中科举;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献谄媚于奸佞权贵,但为地方父母官时却想方设法造福一方,恩泽百姓;他不惧艰险,在国家危亡之际,秉持忠义,率先扛起反抗叛军的大旗,慷慨纾难,永垂青史!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书法家——颜真卿。
  出身世家,家学渊源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小名羡门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郡(今山东临沂),以刚烈正直、忠君报国、勤政爱民和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世人尊称“颜平原”、“颜鲁公”。颜氏祖居琅琊郡,可谓世代奉儒守官的名门:其远祖颜回,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学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十二世祖颜含,官至晋侍中,“少有操行,以孝闻”。八世祖颜腾之,曾任南朝宋的巴陵太守,以草书名世。五世祖颜协,曾任南朝梁元帝记室,工于草隶。高祖颜之推,任南朝梁的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北周灭北齐,任职御史,隋朝取代北周,拜为学士。颜之推才辨学博,主张“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以增益德行,敦厉风俗”。其所著《颜氏家训》,天下儒者莫不尊崇,奉为龟鉴,也是颜氏后人遵循的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祖训。曾祖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曾任隋朝安养县尉,后迫于生计,开门授徒,其所著《汉书决疑》,流传后世。大伯祖颜师古,少承家业,善于训诂、声韵、校勘之学,在唐初被拜敦煌公府文学,后擢中书侍郎、秘书少监,曾受命唐太宗考证“五经”,著有《汉唐地理志考校》《匡谬正俗》《急就章注》《颜氏字样》等,名震学界。祖父颜勤礼,工于篆籀,曾为崇贤、宏文两馆学士、著作郎。颜真卿的父亲颜昭甫,人称硕儒,工于书法。曾有人向朝廷进献古鼎一尊,上有铭篆二十余字,满朝文武无人识其一字,唯独其父能琅琅读出。颜真卿的平辈之中也不乏文章、学识卓著的硕儒、书家和廉吏,他们不但继承了家族的优秀传统,还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颜真卿就出生在如此背景的家族,在淳厚家风传承下成长。但令人惋惜的是,三岁时其父就去世了,母亲殷夫人抚养并亲自教育他。开元九年(721),十二岁的颜真卿随母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得到两位舅父的照拂。颜真卿从小就敏而好学且异常刻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是他读书时的映照。据说有一段日子非常艰难贫穷,缺纸少笔,于是他用笔醮水在墙上练字。颜真卿书法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就是勤加苦练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二十六岁的颜真卿不负众望,以“经策全通”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由此便开启了其波澜壮阔的人生。
  造福一方,恩泽黎庶
  起初颜真卿的仕途并不顺畅。开元二十四年(736),他参加了吏部的铨选考试,因成绩优异,被任命为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校书郎为正九品,品级较低且十分清闲。他不愿空度日月,便利用空闲博览群书,并在书法造诣上精进许多,最终自成一家,驰誉遐迩。天宝元年(742)春天,颜真卿又考中由唐玄宗亲自策试的“博学文词秀逸科”,被任命为醴泉县(今陕西礼泉)县尉。颜真卿在任上主管全县的治安防卫事务,办事干练,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有“清白”誉的政声。天宝六年(747),朝廷擢升他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等。天宝年间的唐朝国势开始走向衰落。此时的皇帝唐玄宗,迷醉声色,荒废政务,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徒。尤其是杨国忠,此人无才无德,排斥异己,打击忠良。颜真卿勤谨履职,恪守正道,勇于坚持原则,从不肯谄媚于他,于是受到杨国忠的排挤。他以加强地方吏治为名,于天宝十二年(753),调颜真卿任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德州陵城区)太守。
  平原郡远离京城,这里土地贫瘠,时常有贼匪祸患,乡民多有逃难。颜真卿到任后,无半点消极,他以宽宏厚道的本性,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一方面,抚慰百姓,轻徭薄赋,凡是朝廷赋税、徭役之外加于百姓的负担,一概废除,凡巧取豪夺、兼并土地者,严惩不贷;另一方面,清肃吏治,凡瞒上欺下者、鱼肉百姓者、奸谗贪渎者,一律黜免,进用忠贞贤良,秉公为政;再者,去酷刑而兴教化,凡郡境庶民,均疏导以义,劝勉以学,倡导以善。“令不肃而信行,教不敷而化洽”。同时他从不滥用权力,更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很快他便取信于民,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平原郡呈现出一派百姓安居乐业,人寿年丰的景象,“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他的好友,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听到他的不凡政绩,随即写下《奉寄平原颜太守》,以表达自己对颜真卿造福一方百姓的赞赏之情。颜真卿后来被叛将李希烈杀害后,平原郡百姓为其修建颜鲁公祠,传唱其功绩,以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清官。“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豪杰名士、文人墨客前来吊念。直到清末,颜鲁公祠还被当地人不断修葺、保存。
  首义抗难,青史留名
  颜真卿面临更为严峻的是,平原郡属安禄山所管辖,而此时的安禄山已有反心。安禄山统兵20万,成为当时天下最大的军阀,其野心急剧膨胀,准备取李唐天下而代之。为此颜真卿早做准备,巧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他借口天降大雨,修缮加固平原城墙,疏浚护城河,囤积粮草,赶制兵器,悄悄地扩充守军,进行壮丁登记,以防备事变。同时为了麻痹安禄山,他每天大宴宾客,以诗会友,吟风弄月,制造假象。生性多疑的安禄山仍派他的亲信平冽、史阎宽、李史鱼、曹宋謇等人,以河北采访使的身份来平原巡察,窥看真伪。颜真卿从容应对,先是对他们盛情款待,后将他们带到平原城外的东方朔庙参观。颜真卿当众手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及《碑阴记》,引得平冽等人的交口称誉:颜太守之书,入古濯新,端庄雄伟,浑厚挺拔,堪称上品。这就是今天《东方朔画赞碑》(当地人俗称颜子碑)的由来,此碑现已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事件让安禄山觉得颜真卿是一介书生,不足为虑,便对其放松了戒备。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调集他的全部兵马,号称二十万,于范阳插旗造反。兵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此时的颜真卿却冷静而有序地做了三件事:一是紧急派部将李平入长安驰报军情;二是进一步部署平原城防,招募勇士万余人,严阵以待;三是在平原城西门外举义誓师。他举酒登台、激昂陈辞:“国家之恩,戮力死节,无以上报! ”军民士气大振,皆义愤填膺,誓与平原共存亡。他与时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颜杲卿联合共同坚决抗击叛军。平原、常山两郡,地处河北腹心,又与拱卫关中的河东等地毗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附近十七郡积极响应,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合力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仓皇西逃的唐玄宗听闻后,不禁感喟:“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对其“忠义”精神感慨万分。颜真卿处事、虑事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他眼里,自己的生命与社稷相比,无足轻重。为了争取更多的同盟,颜真卿不惜牺牲自我。当得知平卢将领刘正臣要在渔阳起义,颜真卿立即派部将送去十多万军费,为了坚定其信心,竟用自己年仅十岁的独子颜颇做人质。众人坚决不忍,颜真卿不听。其凛然大义令三军将士无不动容,同时也感动了平原郡的百姓,大家自报奋勇,出现了“仁者赴仁,义者赴义,勇者不敢爱其力,智者不敢秘其谋”的动人景象。“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此时惟有平原郡像巍巍泰山一般,坚不可摧。为风雨飘摇的大唐竖起了一杆正义之旗,给唐王朝赢得了准备时间。
  在安史之乱中,颜氏满门忠烈,死于国难者多达三十余人。叛乱平定之后,颜真卿派人前去收殓亲人遗骸,归葬家乡,仅得回兄、侄的断臂残肢,“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满腔悲愤溢于言表,难以自制,随写下《祭侄文稿》一文(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倾诉对兄侄取义成仁之衷情!
  史书上这样评价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颜真卿以一身的忠义节操、满腔的正气,温良谦恭、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品质和修养成为人们永远景仰与怀思的典范。如今颜真卿已早成为了我们城市的名片之一。2008年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先生调研陵城区时曾题词:“汉风唐韵”。我想这里的“唐韵”就是颜真卿形象的缩影,我希望政府能利用好这张名片,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美好!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忠义正气颜鲁公清名留陵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