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于集乡做深做实“四个融合”
书写村庄融合崭新画卷



  □通讯员李雅雪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于集乡坚持以组织融合为引领,稳步推动产业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互融互通,不断健全完善村庄融合后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推动融合村逐步从“形合”向“心合”转变,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强化组织融合让党建引领“一贯到底”


  强化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地位。由行政村党组织全面领导网格(自然村)党组织、村务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村级各类组织,健全完善定期向行政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年度述职等工作制度,确保行政村班子真正发挥作用。
  统一更新规范标识设置。于集乡加快推进融合新村规范管理进程,清除11个自然村活动场所悬挂的村民委员会等牌匾,在3个融合新村办公场所悬挂新村村民委员会牌匾,并更新完成融合新村各类组织架构图、规章制度。
  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开辟村级广场等能够聚集多人的场所,以行政村党组织为单位开展阳光报告会、组织生活会、“我来讲党课”等组织活动40余次;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联合开办“党员学习云课堂”开展线上学习,推动融合新村组织生活提质增效。


  扎实发展融合让产业带动“一呼百应”


  全面推动“三资”融合。将“三资融合”作为做实村庄融合“后半篇”文章的突破点,着眼融合新村的长远发展。陵城区于集乡坚持“因村制宜、试点先行、全面推动”的原则,分批进行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等流程,并不断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机制,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制度,确保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
  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按照“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村庄融合建设思路,采取“龙头帮带”模式加速经济发展,根据地域特点逐步确定各村主导产业,形成资源互补、产业相连的新型融合模式。同时以融合村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或联合社,借助陵城区于集乡为农服务中心,搭建种、收、售一体化平台,通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农户当甩手掌柜,托管平台当保姆”的新局面。


  推进服务融合让公共服务“一体推进”


  优化服务阵地。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卫生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配备两名专职人员专项负责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开展文明实践。以融合村为单位组建宣讲、帮扶、文娱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选拔村级党员骨干领队,开展广场舞、秧歌比赛及文化惠民演出21场,组织“童心向党荣耀中国”“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等敬老爱幼帮扶活动16次,开展移风易俗、《民法典》普法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村庄、进街巷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有变化、服务在身边。


  优化治理融合让基层治理“一网统筹”


  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乡党委——区域党建共同体党委、党总支——行政村党支部——网格(自然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同时整合包村干部、网格员、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等工作力量,定期开展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服务,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组织网格。
  推进“三治”融合发展。区于集乡坚持“德治、法治、自治”融合治理模式,以德治为先,定期开展文明村、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法治为本,充分利用“一村一民警一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村级法治治理能力;以自治为基,制定新村村民自治章程,定期开展“群众事群众说”等村民自治实践活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增进群众对融合村认同感、归属感。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书写村庄融合崭新画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