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启忠报道
本报讯 “我承包了一个西红柿大棚,原来没有种植蔬菜的经验,没事我就来书屋学习一下西红柿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学到了不少知识,大棚的西红柿照料得也特别好! ”吴龙村的村民魏永民拿着一本大棚西红柿种植一本书深有感触地说。
每到农闲时节,糜镇李官屯村的农家书屋总是热闹非凡,有为备耕“备课”的村民,有寻求良技良方的种植大户,有渴望看到更广阔世界的留守儿童,还有自学乐谱的退休工人……李官屯村党支部书记陈廷福说,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加油站”。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糜镇一直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每年都购买新书对书屋藏书进行充实和更新,如今已为92村庄的农家书屋配备了包括种植、养殖、生活百科等适用型书籍近4万余册,并配置了书架和阅览桌椅等配套设施,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和“助力器”。“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我随时可以到这儿来‘进修’很方便。 ”糜镇大陈村民陈有刚高兴地说。
开卷有益促进步
在农家书屋,糜镇还不定期开展的农技交流会、助农专家讲座,让村民受益匪浅,“听了专家的话,我终于找到之前大棚蔬菜产量低、品相差的原因了。‘对症下药’运用新的栽培技术后,相信收成会越来越好。 ”湾头大棚种植户李增国说。
糜镇的92家农家书屋还根据不同时节,不断更新农业、畜牧、养生、人文等各类优秀书籍。村民能够在这里读到书、读懂书、读好书,还能获得专业知识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农家书屋推动全镇形成了线上自学、线下跟学的良好氛围,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宣讲学习“村村通”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更需要咱们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地干……”在糜镇郑家村的农家书屋,村支书李吉广正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向村民做宣讲。他结合自身30余年的工作经验,以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糜镇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宣讲,可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群众听众在潜移默化间完成理论学习。
老少皆宜乐趣多
如今农家书屋让群众“联欢”有了舞台,让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糜镇注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现在糜镇做到了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村村全覆盖,目前,糜镇各村建立的文体广场,活动场所面积都超过500平米,并具备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每个文体广场都有三种以上文化活动器材,村民们还自备有唢呐、二胡、笛子等乐器。每到农闲时节,大伙结对来文体广场娱乐,连周边村子的爱好者也参与进来热闹热闹,小小的文化大院使村民有了业余活动场所,以往农民们打麻将、闹矛盾的现象不见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成为新农村的主题。“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化技艺的舞台。现在打麻将的人少了,大家没事就来大院扭秧歌锻炼身体,弹弹琴、唱唱歌,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糜镇李官屯村民张立贤说。“农家书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有效地提升了糜镇文化软实力。 ”糜镇党委书记张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