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高明贞报道
本报讯 “老大哥,快来看看,咱村上个月的账目公示了。 ”“我看看,这上面写着咱村上个月搞人居环境整治花了三万多。 ”“这钱花得值,你看看咱村现在多干净多漂亮啊!”8月中旬的一天,丁庄镇大刘村村务公开栏前,七八个村民聚在一起,一边细看着村里公示的上个月账目,一边谈论着村“两委”最近一段时间给村里办的实事。时不时地到公示栏来看看村里的收入支出,看看村集体要发展什么新项目、村里谁家又得到了救助,成为该村村民的日常。
近年来,区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监督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农村“三资”管理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督促主责部门检视监管漏洞,扎牢制度“笼子”,探索开展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不断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推动村级阳光治理。
收回了资金化解了矛盾
“这事儿还真是我记错了,感谢肖书记帮我打开了这么多年的心结,我马上就把欠村里的租金交上。 ”临齐街道王景河村老党员于光林拉着街道纪检监察工委书记肖楠的手说道。
于光林是王景河村前任党支部书记,2013年卸任时租用了村集体30亩地,但是一直未交租金。 2021年8月,陵城区纪委监委安排在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后,临齐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坚持说村集体欠他钱,要用这个租金来抵顶,因为我几次催他交这个钱,他还和我闹起了矛盾。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风雷提起这事儿就一肚子委屈。
肖楠带着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针对此事展开了深入调查,通过仔细核对村集体账目,并走访当年了解此事的老村干部,证实于光林在2012年6月确实为村集体垫付过3万余元的费用,但是到了10月份,他又从村集体账目中把这笔钱支走了。肖楠把这笔钱的入账支出情况详细地向于光林作了说明,并叫上老村干部们一起帮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最终,于光林记起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2021年10月,他将租金如数补交给了村集体。“不仅收回了村集体资金,还消除了老支书对我的误解,让我放下了心理上的包袱。收回来的这笔钱,正好可以把村头破损的道路整修一下。 ”王风雷开心地说。
监督提了级群众更放心
“这是我们制作的‘提级监督联系卡’,您以后如果发现村干部存在卡上所列的问题,可以通过联系卡上的举报方式,直接向区纪委监委反映。”6月30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在陵城区义渡口镇边家村,向该村群众讲解提级监督有关情况,并向群众发放“提级监督联系卡”。
监督乏力、人情干扰是村级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提级监督新模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与职能部门会商,确定义渡口镇边家村、于集乡大于集村等6个“三资”规模较大村为提级监督试点村。
“我们这次提级监督的主要内容就是村集体‘三资’管理,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坚决杜绝贪污侵占、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等问题……”提级监督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对提级监督村“两委”成员,开展一次廉政谈话,将区纪委监委的监督压力直接传导到村干部身上,推动廉洁履职、规范用权。
“现在俺村每个月的账目都按时公开,而且公开的内容更详细了,我们一看就明白,对村干部也更放心,更信任了。 ”于集乡大于集村群众看到前来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报告”情况。区纪委监委通过张贴“提级监督告知书”、发放“提级监督联系卡”,面向群众公开征集问题线索,也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壮大了监督力量,增强了监督效果。
阳光报告会治理新格局
监督只是手段,通过监督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才是目的。针对日常监督及巡察监督中发现的农村“三资”管理方面问题,区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提醒通知书等方式,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督促建章立制、堵住漏洞。
“咱村三月份收入风力发电占地租金12000元,土地流转租金639450元,已支付给所有流转土地的农户……”5月28日,一场村级“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在糜镇大陈村举行,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代表村“两委”班子,将该村1-5月份村务和财务情况向群众做了详细报告。
阳光报告制度是陵城区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深化村级治理“阳光工程”而建立的制度之一。报告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分“一述、两问、三定、四评”四个环节。“将原来‘我贴你看、一贴了之’的单向公开,变为‘我说你议大家评’的双向互动交流,让群众更直接地了解村级‘三务三资’情况,也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糜镇党委书记张振凯介绍说。“阳光报告”让权力晒在了阳光下,也将信任的阳光洒进了群众心中,提升了群众满意度,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开启了村级治理的新格局。“我们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以贯之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赵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