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陈振江


  □石贤圣/文
  凤仪城社区位于陵城区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安置有东魏、中魏、西魏、中纪、东张、西张、胡家寨、冯家寨、马赞、高道仁、北纪、孙家胡同、西孙共13个村庄近6000名村民搬迁入住。2018年以前,因为工作原因,我曾多次陪同客商到这里参观。那时,社区已见雏形,但没全部建成,上述村庄的村民尚未搬迁入住。
  2020年11月9日下午,为拜访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和平时期倾心生产的老模范党员——淮海战役四等功荣立者、原陵县边临镇冯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振江,我与陵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坚、科员朱超龙驱车前往凤仪城社区。一下车,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几年不见,面貌大变——冬阳下的凤仪城社区,处处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住宅楼错落有致,沿路店铺商品琳琅满目,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小学以及功能完备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派出所警务室等一应俱全,广场上树叶洒金、奇石点缀,造型别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矗立于显著位置,老人们或悠闲散步,或三五相聚而坐开心聊天……
  在寨子管区书记孟祥胜引领下,我们来到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冯家寨两委办公室,见到了老英模陈振江;一同受访的还有村党支部书记宋延文,村会计、党支部原书记刘玉亭。
  陈振江虽然年逾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铄,只是听力有些下降。老人记忆力很好,说起往事,常常慷慨激昂,动情地打着手势。
  1937年7月,陈振江刚刚上了半年学,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他不得不辍学回家。1943年,15岁(虚岁)的陈振江一心想当兵打鬼子。可令他沮丧的是,当他让人领着见到七区区长张龙时,张龙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太小了,再长两年吧! ”1945年春节后,陈振江听说县大队的魏寿岩来招兵,就急不可耐地跟着他走了。正月十四这天,他们来到了王官村(现属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一直相处很好的继母担心他出危险,一路小跑紧追不放,抓住他就往回拽,可铁了心的陈振江死活不回去,继母拿他没办法,只好依了他。和他差不多年龄的还有周围魏集、将军寨、马赞等村的30余人,他们被集中到时庄,登上了英雄台。他还幸运地成为能穿上军装的几个人之一,挺神气的。
  不久,陈振江又被选中来到位于官道孙村东北角的县大队的一处后勤保障基地,这是一家地主贡献出来的宅院。在这里,陈振江等人种菜、喂猪、推磨、做粉条等,干得热火朝天。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国民党军企图通过张店、周村与东段的第八军取得联系。为保卫解放区,维护停战协定,改善渤海区之战略态势,渤海军区所部根据上级指示,在津浦、胶济路发起战役。 6月7日零时,渤海军区特务第一、二团与警八旅第17团在冀南军区部队一部配合下,发起德州战役。在清扫德州外围据点后,于10日晚向德州城发起总攻,11日德州解放。陈振江随部队参加了这次战斗。战后,他与战友们负责押解部分俘虏到抬头寺,并到老乡家里筹集干粮供其食用。
  1947年大扩军,各村积极发动,农村青年参军热情高涨。当时,于架、魏集、前后刘等村的新兵全住满了。陈振江从县大队上了大部队,同往的都是参加过战斗、立场坚定的战士,共计12人。他们跟随部队转战日照、莒县、诸城、莱阳、掖县、黄县等地,一连40多天没有停歇,脚上磨出了泡。最惊险的一次是,他们由黄县杨家沟分乘20多只小船去沾化、利津,风大浪高,小船起伏颠簸,常常被抛起一树来高,好多人都呕吐不止。陈振江谨慎地保护着地图,好在他“这只旱鸭子”竟然没有晕船,历经艰辛,跟部队到达目的地。后来又辗转到了德平。
  1948年9月16日,陈振江参加了济南战役。当时他随部队炮兵占领了飞机场,负责攻打东门。 19日晚,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人民解放军争取下,率整编第84师等部3个旅约2万人起义,撤离战场。人民解放军趁势前进,至20日拂晓,占领商埠以西阵地。至24日,济南解放。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兵团战斗中,王师长高声作战前动员:“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这次,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 ”在攻打闫庄炮楼时,限3炮拿下。结果,陈振江第一个上阵,他熟练地操作四炮,一炮将炮楼炸毁,为部队总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因此荣立四等功。战后,俘虏列队经过我军炮位时,其中一个俘虏低声嘟囔道:“你看,人家的大炮就在这里,咱打到哪里去了? ”
  解放战争结束后,陈振江到福建福州地方清剿大队,参与清剿土匪战斗20余次。后被安排到福建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学习。
  1954年,陈振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放弃了经学习深造可以在当地转业安排工作的机会,退伍后直接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他先是在公社水利站工作,3年后又先后任本村民兵连副连长、党支部书记。
  陈振江放下战斗功臣的架子,继续保持在部队时的干劲,训练民兵,大家热情饱满、精神振奋、杀声震天,那股精气神令过路人纷纷投过羡慕的眼神。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热潮。 1962年春天,陈振江带领本村的10余位青壮劳力,推着小推车一路跋涉,来到30多公里外的武城县运粮河畔,和“联庄社”马赞、鲍家等村的民工一起,分得一段20米长、10多米深、40来米宽的清淤任务。当时,治河团部为鼓动大家的积极性,开展了“拔红旗,插白旗”活动——先进者,在所属工地显著位置插上红旗,落后者拔掉红旗插上白旗。血气方刚的青年农民谁甘落后?到处都是“加油干啊”的呐喊声和呼应声。那时还没有推土机、挖掘机等今天这样的先进设备,完全是用铁锨一锨一锨把土(泥)发到小推车车排两侧的长扁筐里,再两人一推一拉运到河堤外的低洼处。就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他们一锨锨一车车,用了20多天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且一直保持红旗飘飘。后来,陈振江还带领“治河队”赴本县的白桥(现属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郑家寨以及乐陵、庆云、禹城、商河等参加兴修水利活动,回回都是载誉凯旋。
  1982年,冯家寨所在的边临镇公社实施农田“万亩方”工程,即建设渠、路、林、田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力争达到旱能浇、涝能排,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根据公社的统一规划,陈振江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本村男女劳力,按照200米一处方田的标准,挖渠修路,路旁植树。他们植的树都是“大树”——邻村几年前所植树木,隔一棵刨一棵,运回本村地里栽植到路旁,加固、浇水,确保成活,3年工夫,冯家寨农田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任冯家寨村会计刘玉亭,小陈振江10多岁,曾和陈振江搭班子任党支部副书记近两年,后来又“接班”任党支部书记。刘玉亭谈起当年的情景,感慨地说:“振江书记还是那种军人作风,凡事不服输,不辞辛苦,立说立行,公社(乡镇)布置的事从来不打折扣。 ”
  采访完毕,我建议和陈振江、刘玉亭一起到广场上转转看看,给他俩“老伙计”拍照留念。两人欣然同意,一同前往。一路上,谈起近年来的变化,陈振江高兴万分:“现在真是太好了,住在楼上冬暖夏凉、衣食无忧,党委政府还经常派人前来慰问……”
  “就在这里吧,请留步,我给您二位合个影。 ”两位老人听从我的建议并肩而立,留下了这幅开心微笑的合影。

  相关链接


  陈振江,男,汉族,1929年7月出生,原陵县边临镇冯家寨村人。 1945年参加县大队,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县内与日军作战10余次,后随部队转战山东各地,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在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兵团战斗中,曾创造了一炮端掉敌人炮楼的神话,为部队总攻赢得了宝贵时间,荣立四等功。解放战争结束后,到福建福州地方清剿大队,参与清剿土匪战斗20余次。1954年,响应毛主席号召返回家乡,先是在公社水利站工作,3年后又先后任本村民兵连副连长、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为全地区水利建设及村集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陈振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