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城区古代名宦——
廉吏翟栋
  □孔军/文
  廉政与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系到百姓人心向背、社会安定繁荣、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古代,历代都有一批忧国忧民、深明大义、忠廉清正的贤臣廉吏。他们深知为官之道必须清正廉明,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国家的安定繁荣,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值得借鉴。历代贤臣廉吏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怀和崇高风范,无疑是我们今天在加强廉政建设中应该加以认真学习借鉴的。在陵城区历史上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廉吏——翟栋,其字 (léi luǒ),号柱宸,关中朝邑(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人。
  幼年时,邻人称其“英敏有识度”,赞誉有加。入学堂后,其对课业非常刻苦努力。当私塾先生问及抱负,翟栋慷慨陈词:“习古人范仲淹公,以天下为己任”。自此“才名蔚起”,人人皆知。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喜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其却屡试不中。直到三十岁时以举人身份被授予典史一职,便开启了自己的宦海生涯。随后辗转多地任职,因有佳政颇受当地百姓拥戴和朝廷褒奖。
煮粥赈饥,体恤民情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春,翟栋调任济南府陵县知县。其下车伊始正逢陵县遭受特大蝗灾,饥民遍地,民不聊生。朝廷下令开粥厂赈饥。但办事人员为了讨好新上司,就向其报告赈饥已完工,没有饥民了。翟栋并不相信,亲自深入坊间调查。查实并非如报告所言后,立刻恢复粥厂。但不久朝廷下拨的赈灾银两就用尽了,面对饥民的芸芸众口和灾情未减的现状,翟栋毅然拿出自己俸禄继续煮粥,直到夏麦收获。此举存活饥民两万多人,百姓对其感激涕零。翟栋总是用各种机会体察民间疾苦,尽力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好为民兴利”。他很少在衙门里待着,经常出入田间地头“躬耕劝农”,一方面便于了解民情,一方面注重开发荒地,还时常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忙碌时就在地里吃饭和休息。陵县每年有上交一万石的粮税的任务,这对如“弹丸黑子”的蕞尔小县来说比较繁重了,而且又恰逢大灾,但朝廷不顾人民死活,仍旧强逼赋税。翟栋体恤百姓之生计维艰,感叹道:“是皆我民膏脂也”。
  他为民请命,上疏朝廷请求减免赋税。经他再三上疏,终于得到朝廷允准。他还拨出一百二十余石粮食,设立义仓以备赈灾之用。另外他将多余的粮食变卖换成银两,用以抵官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惠民的作用,使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振兴邑学,敦化民风
  陵县在元代以前一直是鲁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在洪武年间“陵德互易”中下降为一般小县,各方面都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文化方面,呈现明显落后的局面,“素号疲邑科名”。在明代陵县考取的进士“落落如晨星”,非常稀少。对此局面翟栋非常着急,下决心厘正文风,“振作人文”,发展当地教育事业。首先是修葺原有书院,建造孔子文庙,并规定每月定期在此与从教人员会面三次,共同商定本县教育事务。几乎每次会面都讨论到很晚,以致忘记饭点,这时翟栋就亲自携带各种佳肴与大家共享,氛围相当和谐。其次在全县增设二十多所书院,广邀名师,添置各种教学用具,所有这些费用全由翟栋筹措。再次每月初一和十五召集所有读书蒙童到文庙考察功课,奖掖刻苦者,警示懒惰者。某一次有一个蒙童的父亲和兄长触犯了法律,面临处罚。该童匍匐在地,请求翟栋给予宽免。他问明情况后立即作出免除处罚的决定,并规定今后若有此情形皆可免于处罚,以此方式激励蒙童安心学业。
  广大学子备受鼓舞,皆刻苦用功读书,“乡城是处弦歌”。经过其不懈的努力,能参加乡试者已有三百多人。尤其在万历甲子年和庚午年两次乡试中,陵县“连擢经魁”,这是我县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殊荣。为了纪念此事,进一步“企发文明”,翟栋特地在城中新建奎光楼,又在城外竖起“蟾宫”和“天衢”两座石坊。在民众教化方面,明政府曾颁布很多措施,“六谕”便是其中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为天下百姓留下了六句话:“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就是著名的“太祖六谕”,也称为“圣谕六言”。但六谕愈来愈发展成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艰涩难懂且不易理解。
  为了便于敦化民众,规正民风,翟栋亲自批注六谕,又将自己的理解加上,将其作成作“六解、五休、五要”等的通俗易懂民谣便于百姓传颂。每月初一、十五分两次聚众讲解,每次都是声情并茂,受熏染的人很多。他还在县衙左右两街街首树立“彰善”、“瘅恶”两座石坊,令人望而思恩,有所忌惮。翟栋所用的这些措施使陵县风气为之一振,逐渐形成了淳朴、向善、和谐、尚文的民风。朝廷特下书慰劳表彰其功绩,赞其有“凝定器宇敏练才”。
惩恶究弊,公忠体国
  翟栋爱民如子,断案清明。每年十月按惯例审查户役,他总是先斋戒祭神以示清查到底的决心。当发现有人故意欺骗隐瞒或作弊时,一律严惩不贷,而且赏罚分明。时下有奸吏勾结恶霸地主作恶多端,祸害乡里,百姓敢怒不敢言。翟栋查明情况后,先后将其逮捕,“立毙杖下”,自此“一邑获宁”。德州府有官员知法犯法,为虎作伥,其下属党羽依仗权势更是为所欲为。他们巧立名目,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经常逼得人们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投井上吊,情景十分凄惨。百姓苦不堪言、无处伸冤,“赴诉当道”。翟栋亲眼目睹了百姓水深火热的悲惨遭遇,心情十分沉重,义愤填膺。有人将此事反映给翟栋,希望其能为之审理诉苦。
  翟栋接结案“一一电断,咸得其情”。沉冤受害之人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禹县有一大商人妄图通过贿赂官员的方式来把持陵县的盐市,以便从中牟利,无所顾忌地掠夺人民财富。相关官员受贿后命令翟栋让权。他听闻愤怒至极,对曰:“不畏强御,安能任其朘我赤子耶!”说罢迅速上辞官奏章。上司担心因此失去良吏,便“驰保上台,温词劝慰”。不久上级官府干预此案,将不法禹商抓捕入狱,并将涉事官员一一法办。其凛然正气,宁折不弯,令百姓无不“肃然慑服”。万历四十八年四月,朝廷以辽东前线兵力不足,调秦良玉兵援辽,她派其兄秦民屏、弟秦邦屏率三千人先行往辽。军队北上驰援所到各府县几乎全都关门闭户,拒不劳军。唯有翟栋为国思虑早做准备。等军队入境陵县后,隆重夹道迎接,兵将、马匹得到很好慰劳,粮草充足供应。此举让带队将领“大为感服”,即刻上疏极力赞赏,称翟栋能为国尽忠,“器足远到,才堪大用”。朝廷接到上报后,各部司大员对其也非常器重,先后“具疏交荐┄┄以供大用”。一时间翟栋名声大噪,朝野上下士大夫们都对其赞叹,褒旌不一。
  翟栋在陵县任职四年,因政绩佳升任登州卫守备。离任之日,全城士民为之饯行,学子们哭嚎恸天:“吾侪失良师矣”;老幼妇孺攀辕卧辙,相送二百里而不绝,“如失所天”;士绅争相为其著书立传,美言事迹,以彰其功。即便是此后翟栋获罪丢官,陵县百姓仍对其“思慕不已”,将其入祀名宦祠,以百世流传,名垂青史。翟栋是我国封建士大夫的代表,长期受到儒家“忠君爱国”,“民为国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的影响,有着古代文人“清夜焚香”般的气质。他多行善政,清廉自守,气节凛然,勤政为民,受到了官民的交口称赞。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宋代贤臣廉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翟栋的确是一代克勤克俭的廉吏典范,其崇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可以说是“清风垂百世,正气著千秋”。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廉吏翟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