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冯万忠
作者:1922—1946.10
  □石贤圣/文
  2020年10月10日上午,我和陵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坚、科员李冲,于集乡党建办主任齐琳,来到陵城区政府驻地东北11公里处的于集乡北盐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拜访王路寺管区书记、北盐店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华,北盐店村党支部原书记冯立俊,革命烈士冯万忠侄女婿、北盐店村民李连营,老党员刘兰增,村民张凤友,采访冯万忠的英雄事迹。
  院内,鲜红的党旗雕塑两面,“为人民服务”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黄大字格外醒目。
  受访人员中的李连营,系革命烈士冯万忠的侄女婿,并且是“本村做(zou)亲戚”,因此,对冯万忠的家庭情况非常熟悉。他于1964年至1966年在陵县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清真饭店(现城区中兴路陵城区实验小学以西处)任厨师,曾多次接触过到县里开会时前来就餐的时任糜镇社长、原回民支队班长冯清生等当年冯万忠的“部下”。因为同为“一个面上”的人,所以彼此熟悉以后交谈起来没有什么隔阂。当冯清生了解到李连营和冯万忠的亲戚关系后,茶余饭后给他讲述了好多“老连长”的往事。因此,冯万忠牺牲后次年才出生的李连营,虽然未曾和冯万忠“谋面”,但掌握烈士的情况却不少。
  七旬有余的李连营和我相对而坐,穿戴整洁,黝黑方正的脸膛上布满修剪整齐的胡须,语速适中的讲述过程中,每到开心时,都会露出幸福甜蜜的微笑,像极了某大型画展上的老者形象,给我留下了非常“可爱”的印象。初次见面,我竟“不知大小”地和他开起了玩笑:“李伯伯(陵城方言,“叔叔”之意),您这名字真好,先当连长,再当营长啊!”大家哄堂大笑。采访在远离战争痛苦70余年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
  冯万忠,1922年出生于北盐店村一个穷苦回族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就喜欢听《岳飞传》《水浒传》等故事,那些为国尽忠、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大举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使我国华北的大片国土沦陷。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驱逐日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敌后,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到处抗击进犯之敌,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这艰苦抗战的岁月中,我军民英勇杀敌,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冯万忠就是其中之一。 1939年,年仅17岁的他怀着对日寇侵略中国的仇恨,毅然参加了回民武装队伍,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冯万忠虽然个子不高,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跑得快,执行任务时总是远远跑在前头。他打仗时很少有趴下的习惯,一路飞奔站着招手指挥战士们跟上,站着开枪对敌射击……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锻炼,冯万忠从一个小队员逐步成长为骨干,担任班长,并于194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冯万忠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独有的聪明才智。当地有个出了名的汉奸,原来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后来虽然也参加了县大队,可他过不了苦日子,很快就带枪投敌了。由于他的出卖、带路,好几个骨干队员被捕牺牲;而且他还指证参加县大队的人员家属;还有,平时谁和他有过节,他就说人家是共产党,因他诬告可没少死人。县大队经研究,决定除掉这个汉奸。可他油滑得很,几次诱捕都被他识破并跑掉了。后来,冯万忠通过不断跟踪侦查,发现这个汉奸吃饭时常去城里一个酒馆。了解这个情况后,冯万忠和其他几个队员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伺机行动。一天傍晚,当得知这个汉奸又要到酒馆去,冯万忠他们便提前在附近设伏。不一会儿,他趾高气昂地走进酒馆,冯万忠心中暗喜:“狗汉奸,这回看你哪里跑!”他示意几个跃跃欲试的队员要沉住气,待估摸着上了酒菜,那汉奸晕晕乎乎品酒吃菜时,他们一涌而进,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便缴获武器,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将其拖到大街上“解决”了!直看得酒馆掌柜目瞪口呆。冯万忠不徇私情在部队是出了名的。他动员本村冯恩荣加入了队伍。冯恩荣有个缺点就是性子急,刚见到目标拿枪的手就痒痒,恨不得一枪打出去多撂倒几个鬼子。在一次战斗中,尽管冯万忠事先已嘱咐,但冯恩荣还是没憋住,“呯”的一枪暴露了目标。冯万忠只好命令大家赶紧撤退,以免伤亡。尽管是一个村的当家子,但冯万忠依然大声呵斥,并不顾别人说情,将冯恩荣关了10多天的“禁闭”深刻反省。
  1942年,麦收时节。鬼子又开始抢粮了。冯万忠带领队伍去伏击鬼子的抢粮队。部队在路旁的土岗上埋伏好,冯万忠说:“同志们,等会要集中火力先打鬼子,后打伪军,保证小鬼子一个也跑不了。 ”不一会儿,只见坡下不远处晃晃悠悠来了6辆载着粮食的骡马车,后面跟着10多个鬼子,其余的伪军都在后面跟着。等骡马车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冯万忠大声喊道:“打!”顿时枪声大作。鬼子倒下一大半,伪军则四下逃窜。他又高喊:“冲!”队伍像猛虎下山冲了下去。两袋烟的工夫就结束了战斗,打死了全部鬼子和10多名伪军,缴获了全部粮食。回到营地后,大伙问为什么先打鬼子?冯万忠笑着说:“这叫擒贼先擒王。如果先打伪军,鬼子会指挥余下的伪军反击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夺粮任务就不好完成了。”冯万忠机智夺粮的故事立刻在当地传颂开来。因他指挥有方,被荣记三等功。
  1944年4 月,马乾修牺牲后,经上级批准,冯万忠接任渤海二分区独立三大队十一连(回民大队)连长。
  冯万忠善打硬仗出了名,领导总爱把硬骨头交给他们啃。 1945年9月,参加商河战役时,他吸纳了本村的李春友、冯双贵以及“改过自新”的冯恩荣一起参加,历经20余天的战斗,立下了奇功。
  当年10月,解放禹城县城的战斗打响了,在大部队3次攻击未果的情况下,冯万忠奉命率特务连紧急驰援。他命令一排架起机枪猛烈射击,自己带领二排匍匐前进,选择了有利地形,用机枪和集束手榴弹作掩护,趁敌人机枪暂时“哑巴”的瞬间,带领战友们接连摧毁敌人的3处暗堡,并消除了好几个火力点,消灭了大批敌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英勇顽强地突破了敌人防线,为解放县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46年10月,24岁的冯万忠带领队伍信心满满地参加了在临邑县东部围剿还乡团的战斗。他在这次战斗中不幸意外负伤,虽经一段时间的医治,但终因伤势过重,不幸与世长辞。
  这次采访,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冯万忠家出了“冯门两忠烈”。
  冯万忠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
  长兄早年因家庭贫困,只身闯关东,后来一直没有音信。
  三弟冯万才,1923年7月出生。受二哥冯万忠影响,于1940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12月牺牲。后被县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四弟冯万臣,幼年因家贫被送往赵马拉村(现属神头镇)亲戚家(回宝仁家族)生活。 15岁返回老家。下有两男四女,长女即李连营之妻。李连营下有两子,因地制宜发展养牛事业,现存栏肉牛260余头,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养牛专业户。
  临近中午,采访结束。李连营热心地陪同我们去拜谒两位烈士墓。他婉拒我们乘车同往的邀请,自己骑电动自行车在前领路。村东不远处南北走向的013县道以东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两烈士墓东西相邻排列。墓前是2017年春天侄子、侄女们为他们所立的墓碑。因冯万忠之长兄一直没有音信,故晚辈们在碑文上将他和冯万才依次“晋级”尊称为“大伯父”“二伯父”。据李连营介绍,冯万忠和曾任回民支队政委的李玉池结下了深厚友谊。李玉池在世时,每次回乡探亲,都要路过此地前来瞻仰。
  安息吧,“冯门两忠烈”!在这丰收的大地上。
  相关链接
  冯万忠(1922—1946.10),男,回族,陵城区于集乡北盐店村人。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参加回民武装队伍(后为回民大队、渤海二分区独立三大队十一连),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曾荣立3次战功。 1946年10月,在临邑县东部剿匪时负伤,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牺牲。后被县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另,其弟冯万才,男,回族,1923年7月出生。1940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12月牺牲。后被县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两人堪称“冯门两忠烈”。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冯万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