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区妇联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以“小家”文明促“大家”和谐
  □通讯员王玉珊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区妇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妇联工作实际找到家庭工作发力点,引导全区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家教,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区妇联主席贾春燕介绍说。
  建设好家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细落小落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区在常态化寻找“最美”、发现“最美”、争做“最美”的同时,着力推动活动向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延伸,针对重点人群深化活动内容。与区纪委联合在党政机关开展寻找“廉洁家庭”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廉洁齐家;与宣传部、武装部联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最美军嫂”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书香飘万家、“最美家庭”典型事迹宣讲会、家风家教主题摄影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幸福家园“美丽庭院”评选等丰富多彩的家风活动,开辟“最美家庭”感人事迹微信公众号专题专栏,推动家庭文明建设遍地开花。
  2020年以来,涌现出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家庭典型217个,市级“最美家庭”7户,其中,由区妇联推荐的宋家镇韩秀清家庭获评山东省五好家庭,推荐获评德州市“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4人。小手拉大手共建幸福家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共有326户家庭参与,评选出100户“美丽庭院”给予奖励,区妇联获山东省妇联颁发的“最佳组织单位”奖。
  培育好家风,以家庭良好家风支撑起社会良好风气。家风无言,润物无声。“这个主题公园内容很丰富,风景优美,还设置了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知识展览,我们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颜真卿公园散步的王女士赞不绝口。“沐浴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让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是我们妇联工作的一项重点。”区妇联主席贾春燕介绍。颜真卿公园通过进行改造提升,大量植入家风家训主题元素,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也是德州市首个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公园。“通过建设家风文化公园这样的阵地,将陵城好家风载体化展现出来,把家风家训教育搬到室外,让家风看得见、摸得着,让大家在游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这样受众面更广,宣传教育效果也更好,让更多的市民把更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贾春燕说。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父母在,不远游;有志者、事竟成;教书育人杰、博爱传家远……“家风家训”展示墙上集中展现了40个“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和家风家训,集中反映了我区创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成果。
  除此之外,我区依托“新农村、新生活、新女性”、“百姓宣讲”等平台在13个乡镇(街区)进行巡讲,开展“最美家庭”典型事迹宣讲会等宣讲活动20余场,受益妇女群众达5000余人次;通过宣传引领、选树典型、督查评比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充分利用陵城区本地文化特色,宣传历史名人颜真卿的颜氏家训,为“美丽庭院”示范户挂颜氏家训、亮颜氏家风,挖掘总结陵城本土特色好家风,编辑出版两本家风故事集;征集优秀少年家庭事迹,联合青岛出版社,创新出版《少年快读》、举办陵城区好家风演讲比赛、诵读会、家风文艺晚会等,多角度展示好家风家训的艺术魅力。
  涵养好家教,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家户户树家风,代代相传促成长。积极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创新采取专题讲座、互动交流、个性化辅导、亲子实践等形式,开展以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安全教育、“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0-3岁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为主要内容分的“家·课堂”公益服务项目共计20余次,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婚姻家庭知识,强化父母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实施“家教知识进万家”工程,提升家长素质,共计举办“家教知识进万家”暨平安家庭大讲堂95场,微课堂8期。扎实推进“四点半学校”建设工作,全区19处“四点半学校”规范有序运行,共计举办“把爱带回家”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陵城区亲子阅读会活动等共计60场(次),服务儿童2000余人。连续三年组织我区120名贫困家庭女童参加烟台莱山区的国学夏令营活动;组织62名“爱心妈妈”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走访慰问、捐赠物资等方式共结对帮扶45名困境孤贫儿童。
  “家庭家教家风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我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家庭工作,务实举措、深耕基层、久久为功,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巾帼力量。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小家”文明促“大家”和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