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蘑菇大王”于绍泉——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通讯员陈启忠报道
  本报讯 在糜镇绿通智慧园大棚区,有6个特殊的食用菌大棚特别引人注目,初秋季节,人们走进蘑菇大棚,一排排鲜艳欲滴的蘑菇特别惹人喜爱,这是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于绍泉投资145万元建成的——德州市陵城区海泉食用菌合作社。43岁的农民于绍泉从事食用菌研究和种植将近20年,创办、组建了食用菌协会和合作社,成为当地老少皆知的蘑菇大王。
  走进蘑菇大棚内,几个妇女正在采摘新鲜的蘑菇,来自附近三刘村的李世芬说,“我来大棚打工三年了,一月能挣3000块,关键是离家近,不耽误接送孩子。 ”
  大棚里,一箱箱采摘的蘑菇正等着客户装车,于绍泉说,一个大棚一天能采2000多斤,我们的蘑菇是绿色无公害产品,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用粘虫板和专用的杀虫灯驱虫,而且摘下来后不再喷水保质保量,现在批发价格两块八,一天能收入3000多元,一年下来,六个大棚能收入50万元。
  年轻的时候于绍泉就对蔬菜种植和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他特别爱动脑,脑子全是大棚蘑菇的种植,为此购买了大量的蔬菜种植书籍,在书本上学习了大量种植技术。 2004年初中毕业后参军,两年后退伍的他回家就迫不及待尝试大棚蘑菇的种植。
  为了能够一举成功,于绍泉可没少下功夫,那段时间他到处拜师学艺,考察取经,把菌种的选择、播种的时期、育种的温度、湿度等关键技术牢记在心,回到家里,拿出自己4万元积蓄做资本,在自家的几分地里,搞起了食用菌试验。平整土地、搭建棚架、搅拌菌料……在第一茬平菇成熟前,他吃住在大棚里,紧盯着各个菌袋,害怕出现一点差错。
  一次,为了守着菌菇长出来,患了急性肠炎的于绍泉没有去医院,坚持在大棚观察,加上熬更守夜的疲劳,他病倒了,被人发现后送到医院。一觉醒来,他拔掉手上滴着药水的针头,心急如焚地往试验基地跑去,迫不及待地拨开塑料袋查看,一个个营养棒面上爬满了白色的菌丝,一阵阵平菇菌香扑鼻而来,慢慢掀开薄膜看到一朵朵鲜嫩肥美的蘑菇破土而出,他才如释重负欣慰地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反复栽培实践,于绍泉初战告捷,这个蘑菇大棚一年收入到了一万两千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2017年于绍泉在网上看到了糜镇建起了千亩蔬菜大棚,觉得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海泉合作社,建起了6个弓棚,保证基地常年供应新鲜的蘑菇,农忙时节,合作社请了30多个人在大棚里帮忙。
  致富的于邵泉没有忘记糜镇父老乡亲,每年中秋节和重阳节,他都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去新鲜的蘑菇。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为镇防疫指挥部送去了20筐蘑菇,为战疫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博得了糜镇人民的敬佩和爱戴。
  说起未来,于绍泉一脸的憧憬:“我还要进一步扩大我的海泉合作社,让收入翻番,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投入到平菇种植中来,让大家都致富。 ”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