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孙清河

孙清河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最后被砍断双手、双脚,割去双耳,但他没有吐露半个字。 刘艳华 制图


  □石贤圣
  陵城区临齐街道孙油坊村位于区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相传,明朝洪武十一年 (1378),宋姓始迁祖由河南商丘迁此首居,称为宋庄,后因紧靠韩庄,改称宋韩二庄。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5),孙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榨油为业,名气很大,人称孙家油坊,村名亦改称孙油坊村。
  何时油坊“消失”?已不可考。战争年代,该村却成了有名的“烈士村”。几百人的村庄曾涌现了9位烈士,而孙姓就占了6位,大名鼎鼎、宁死不屈的孙清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0年10月9日下午,我按照和临齐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家管区主任孙金刚的电话约定,驾车来到了国旗高扬的孙油坊村临街而建的党群服务中心。
  大街旁休闲下棋的村民,屋檐下刚刚入囤、散发着诱人馨香的金黄玉米,健身器材旁深蓝色的社区直饮水站……昭示着新农村的安逸、殷实与进步。
  在孙金刚的介绍下,我拜访了孙油坊村党支部书记宋文革,陵城区明德物业临齐街道项目经理宋洪刚,村民宋宝金、孙清泉,采访关于革命烈士孙清河的英雄事迹。
  10月11日上午,我又按照孙金刚提供的手机号码,提前联系,步行到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家属院,登门拜访孙清河之侄、原陵县公安局行政拘留所所长孙培利。他介绍了自己大家庭的情况,并将自己花几个月时间精心编印的自传《珍惜人生》借我阅读。
  两次采访,我获得了许多原有资料上没有提及的事情。其中一个重大收获,便是孙清河一家还是当地有名的“英勇三烈士之家”!
  孙清河,1906年出生于孙油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人世间的辛酸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坚强刚毅的性格。他看不惯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从小就具有劳动人民朴素的阶级感情。
  1937年七七事变,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在外夷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孙清河不甘心当亡国奴。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他懂得了民族解放、人民翻身的道理,更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阶级觉悟,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经常沐浴清风,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的抗日情绪高涨,纷纷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斗争。 1942年,经党组织严格考察,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孙清河在本村秘密发展孙方远、孙凤升等人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农会会长。在抗日战争极为困难的恶劣环境中,发动组织群众为抗日工作出人出钱出粮,还建立了民兵组织,实行村庄自卫。孙清河在漫长艰难的岁月里,经历了出生入死的考验。他机智灵活又胆大心细,有时喝点散酒,装扮成一个醉鬼,晃晃悠悠地闯关过卡;有时穿起破棉袄,挎起篮子,拄着打狗棍,看似十足的要饭花子,避开警察特务,巧送情报。一次,地下党组织要向县城送一份重要情报,他把脸抹得蜡黄,装成一个病情严重的传染病人,让人用木板抬着到县城里看病。敌哨兵掀开他身上的棉被,看到黄得令人可怕的脸,又听说这病传染人,吓得捂着鼻子连连后退:“真是丧门星!快走,快走!”就这样,孙清河巧妙地混进了县城,机智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孙清河在当地群众中威望很高,只要当地党组织需要物资,他就立刻想法筹集。他经常在群众中宣讲:“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要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由于他的大力宣传和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抗日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孙清河不断有针对性地向一些与日军矛盾较深的伪军进行抗日宣传,并协助地下党作瓦解敌军的工作,使他们开始倾向八路军,并与其秘密联系,建立了可靠的内线关系。这些内线关系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有价值的日伪军情报。
  不幸的是,1945年3月,因叛徒出卖,孙清河被伪县警备队逮捕。凶残的敌人原以为他不过是个农民,以“保全他和全家的性命”为诱饵,诱导他供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及相关信息。但孙清河大义凛然:“我什么也不知道! ”敌人恼羞成怒,见软的一套不行,便凶相毕露、暴跳如雷,心想只要对他用刑,就一定能获知地下党组织的相关信息。他们当即把孙清河拉到门口,反绑在一棵大树上,使出浑身解数,采用人间难以想象的残暴手段,施行惨绝人寰的种种酷刑对他加以折磨摧残。孙清河被打得遍体鳞伤、多次昏厥。然而没想到的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孙清河一旦清醒过来,都始终咬紧牙关、怒目圆睁、宁死不屈。他的思想丝毫没有动摇,充分显示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谁是共产党员?”“不知道! ”“你们计划怎么行动?”“不知道!”“还打算和当地的财主作对吗?”“坚决打倒地主剥削阶级,坚决把他们的土地、粮食分给穷人!”“今后还给共产党通风报信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坚决跟共产党走! ”
  敌人无计可施,竟残忍地砍断了孙清河的双手、双脚,割去了他的双耳。受尽酷刑后,孙清河英勇就义。噩耗传到村里,乡亲们无不痛哭流涕,为失去这样一位英雄倍感惋惜。
  孙清河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是不朽的,对家庭、对周围村庄以及全县的影响是深远的。宋洪刚清晰地记得,20世纪70年代,他在本村上小学时,城关公社(现临齐街道)宣传队曾多次到学校里以宣传画的形式,宣传孙清河的英雄事迹,英雄形象深深植根于少年儿童心中。
  孙清河兄弟5人,他是老大。
  二弟孙清连,早年参军赴外地闹革命,多年来家人四处打听寻找,至今没有音信。三弟孙清华,在家务农、照料父母。其子孙培利,和共和国同龄,1970年任村民兵连长。 1971年,因成绩突出,被县委组织部选中,先后到黄集公社黑水湾黄家村、凤凰公社西高村帮助整顿村党组织。 1972年转干,任黄集公社副片长。 1973年始,先后任黄集公社公安特派员,义渡口等公社(乡镇)派出所副所长、所长,陵县公安局行政拘留所所长。在1983年“严打”等活动中,成绩突出,屡受表扬。四弟孙清圣,德县县大队副班长,1945年在边临镇战斗中牺牲,1948年被县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五弟因生来家境贫穷,家中实在无力供养,无奈之下,仅两个月便被送至陵县城东于家道口村(现属临齐街道),随养家宋姓取名宋富兴。长大后接受进步思想,入党,闹土改。其子宋玉泉现为于家道口村党支部书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清河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孙崔氏。在儿子的影响下,孙崔氏由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为村农会的积极分子,筹集物资支援前线,处处跑在前头。她还全力支持孩子们参加革命。这使敌人恨之入骨,千方百计予以加害。
  就在两个儿子英勇牺牲的次年2月的一天,孙崔氏听到激烈的撞门声。她认为敌人是来抓家中唯一的儿子孙清华,便急忙让他藏到偏房顶上,并高声说:“你们是干嘛的?我儿子不在家。 ”“快开门,不找你儿子。 ”孙崔氏刚打开门,还乡团人员便抓着她的衣领说:“哼!找的就是你,你不是革命吗?你不是支持儿子闹革命吗? ”说着就拖着她往外走。
  不一会儿,孙清华听到“呯”的一声枪响。待嘈杂的人声远去,他急忙跑出来找母亲。眼前的情景使他惊呆了——就在离家门口五六米的地方,母亲倒在了血泊中……孙清华怀着极度悲伤、愤恨的心情,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利用家中唯一的炕席,把母亲的尸体埋葬在祖坟地中。
  1948年,匡五县(现陵城区)人民政府批准孙崔氏为革命烈士。

  相关链接


  孙清河(1906—1945.03),男,汉族,陵城区临齐街道孙油坊村人,出身贫寒。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秘密发展孙方远、孙凤升等人入党,并成立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农会会长,积极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3月,因叛徒出卖,孙清河被伪县警备队逮捕,双手双脚被砍断,耳朵被割去,受尽酷刑而英勇就义。 1948年,被县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另外,孙清河之母亲孙崔氏,孙油坊村农会积极分子,1946年2月被还乡团杀害,1948年被县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四弟孙清圣,德县县大队副班长,1945年在边临镇战斗中牺牲,1948年被县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其家庭被当地人推崇为“英勇三烈士之家”。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孙清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