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文月报道
本报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一路走来,临齐街道的帮包干部用实际行动以心换心、赢得了群众真心,与贫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土鸡蛋”里的帮扶深情
“小郑啊,快拿着吧,自己家鸡下的,也不值几个钱,这是大娘的一片心意。”近日,在临齐街道许王村王大娘家里上演着这感人一幕,王大娘今年88岁了,是村里的贫困户,而她口中小郑是她的结对帮扶干部郑军,自从与王大娘结成对子后,郑军隔三差五就去王大娘家“走亲戚”,“小郑来了就给我带东西,这些米、挂面啊都是他给我带来的,进门就帮我拾捯屋子,问我还缺啥啊,陪俺坐下来拉家常,跟自己的孩子一样。 ”王大娘说。王大娘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对帮扶责任人“小郑”的满满感激之情,那一篮“土鸡蛋”则承载着他们之间至真至诚的“帮扶亲情”。
全家齐上阵
“这还是我的屋吗?真是大变样啊,跟娶媳妇的新屋一样。 ”李培军老人高兴地说。 8月8日趁着周末,兰红霞和老公带着孩子一早骑着三轮车就来到了帮包对象侯家村李培军家里,把自己老家闲置的沙发换上新的沙发套给老人送到家来,还带来了窗帘、床单。进了门,兰红霞的爱人就忙着帮老人把窗帘按上,兰红霞则忙着铺上新床单,一旁的孩子和老人玩得其乐融融。“真是太感谢小兰了,真跟亲闺女一样,她一家人一来我就感觉像过年一样,既热闹心里又有说不出来的温暖。”李培军老人感激地说。
让贫困户重拾自信
“克福啊,干活儿去来啊。 ”走在大街上,一句再简单不过的打招呼却是张克福迈出的“一大步”,以前的张克福身有残疾,不愿与人沟通,家里邋里邋遢的,整天“混日子”。“还记得第一次来张克福家的时候东西堆的到处都是,他整个人也没精打采的,我和同村的几个帮扶人一块帮他收拾了一上午才算收拾利落,后来我每一次来都给他带点干净衣物,不断的开导他,鼓励他,慢慢地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主动改变自己,穿得越来越干净了,屋子也整洁了,走在大街上也主动跟人打招呼了,整个人精神面貌都变了。 ”帮扶人王英华说。“真是非常感谢俺这个妹妹,把我点醒了,我现在愿意往人堆里去了,也愿意跟村里邻里打招呼了,以前我总觉着人家嫌弃我,现在的我出门穿得干干净净,家里也收拾得利利索索的,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张克福说。
一段扶贫路、一生扶贫情。贫困群众朴实语言的字里行间是对帮扶人最大的认可和最好的褒奖,这一段段小故事折射出扶贫路上的温情,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不断巩固,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结下了浓厚的“帮扶亲情”,今后,再大的风雨、再艰难的路途也阻隔不了他们之间的“血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