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公共文化服务浸润百姓心田


  □通讯员 陈启忠
  一台台精彩文艺演出送到社区,一本本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送到村民手中,一项项精准惠民政策送给基层……
  近年来,糜镇立足于居民文化需求,秉承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指导思想,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整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打造出糜镇“惠民更亲民”的特色文化品牌。
社区服务中心——
搭建群众活动“主场地”
  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该镇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新落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在吉祥社区黄金位置,建筑面积1000平米,设有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活动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
  在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经常有人围坐在一起,吹、拉、弹、唱,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以前没有场所活动,都是今天在东家,明天在西家的,太不方便了。自从有了活动中心,我们这些人有了家的感觉。 ”吉祥社区的退休教师张立宪高兴地说。
  为充分满足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中心每周全天候开放,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通过参与组织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竞赛、科普和文化交流活动,为建设糜镇和
谐宜居的精神乐园而努力。
农家书屋——
成为群众求知“好去处”
  走进该镇吉祥社区的农家书屋,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摆放在列,各类图书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几名群众正在仔细品读。“以前,到了农闲季节,村民除了看电视、打牌就是喝酒,为社会增添了不和谐因素,现在好了,不仅经常有演出和节目看,还有了咱们百姓自己的图书室,闲下来的时候群众也能有书读了。”该镇文化管理员李继敏介绍。
  目前,糜镇乡村农家书屋已达到11个,农家书屋内不仅配备政治、经济、法律、农业等方面的图书,并且落实值班制度,合理调整书屋开放时间方便群众阅读。如今的农家书屋已成为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文化氧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草根舞台——
唱响群众文化“幸福歌”
  当前,糜镇各村的文化大院里一派热闹景象。“我们村的群众隔三差五就会来文化大院扭秧歌、学知识看图书,文化生活很丰富。 ”徐阁村文艺爱好者张培爱介绍说。
  说起扭秧歌,该镇早在九十年代就组织齐老村的群众组成民间秧歌队,聘请老师手把手地教,从一招一式到队形、服装搭配、不同角色扮演都非常讲究,让传统秧歌得以继承。随后在全镇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结合现代舞蹈动作,编排了现代秧歌,动作热情奔放、欢快有力,展示出了当今农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目前,该镇广场舞队伍达到50支,民间剧团5个,秧歌队12支,参与群众5000余人,年巡回演出100余场。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公共文化服务浸润百姓心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