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宋家镇——
美丽乡村初显成效
  □记者 黄有杰 特邀记者 杨廷发 报道
  本报讯“街道两旁的国槐都是20多年前种的,有700多棵,这些树都是香饽饽,可受欢迎了,一到夏天绿树成荫,村民都喜欢到树下乘凉。还有很多客商为它们慕名而来,这一棵树就值千元以上。”宋家镇前马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安新高兴地说。虽是深冬时节树木都退去了绿色,但该社区街道两旁的国槐依然像一个个身姿挺拔的士兵站在那里,不惧严寒。
  前马社区从1992年就开始规划,街道铺设了柏油路面,两旁统一绿化种上树木,当时是出了名的样板村。虽然规划的早,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自去年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村民都自觉行动起来,加入到环境整治中,个个都当起了保洁员,自觉把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即使在农忙秋收时节都保持干净,没有出现一处三大堆乱放景象。现在前马社区的大街上干净亮堂,600余米的街面上放置了20个垃圾桶,村民们自觉监督,相互保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外出半年没在家,没想到村里变化这么大,刚进村还以为走错了呢。 ”外出打工的村民马延庆说。在村民享受生活环境美化的同时,村里不忘提高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去年八月份投资15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文体小广场,配齐了健身器材和高标准的文化墙、四德榜,让村民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精神文明素养。“自从有了小广场,俺这些老家伙们就有了新的根据地,没事来锻炼锻炼身体。到了周六周日这广场上还热闹,别村的人都上这来玩,就跟赶大集似的,打篮球的、跳广场舞的、下棋的,那叫一个热闹,俺这老头子算是赶上好时候了。”70多岁的村民陈登坤高兴地说。
  自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宋家镇围绕“一个目标、两个标准、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工作。按照“穷的穷干,富的富干,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目标,立足各村实际,一村一个规划预算方案,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该镇制定了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最高标准是:街道硬化、排水沟硬化、每20户一个垃圾桶、修建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文体小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和音响设备、建设文化墙和四德公开榜,村内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最低标准是:街道硬化、排水沟硬化、每20户一个垃圾桶、修建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四德公开榜上墙,村内做到绿化、亮化、美化。全镇96个村中,52个村按照最高标准建设,44个村按照最低标准建设。同时结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该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加大投入,成立了48人的专业清洁队伍,划分片区,每月5号、15号、25号定期清运所包村庄垃圾,逐步形成村保洁员每天清理、专业队按时清运的运行机制。镇区内主要街道放置大垃圾桶10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一辆,配备环卫工人6名,每天打扫。
  在搞好农村卫生整治的同时,该镇“四德”工程和文体小广场建设也同步推进。目前,各村四德榜已全部上墙,50多个村庄完成文体小广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狠抓整治工作落实,让农村环境大变样。 ”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广芬说。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丽乡村初显成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