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干部接地气 群众真受益
——我县“三包一联”工作纪实
作者:杨洪涛

  □记者 杨洪涛 通讯员 万传泽
  我县“三包一联”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行以来,各级党员干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一件件实事、好事的办成和落实,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活动的开展,架起了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搭建了锤炼干部的大舞台,做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演绎着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广和说。

真心帮扶彰显爱民情怀

  “畜牧局包村干部为我们争取的无偿资金真是雪中送炭,让养殖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不仅如此,包村干部每个月还来村里走访,提供技术指导,大伙儿心里很感动。 ”于集乡张武村众鑫奶牛场场长闫树明高兴地说。今年三月份,县畜牧局包村干部在张武村走访时了解到,养殖小区规模档次低,养殖户技术经验缺乏。该局包村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为养殖场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奶牛产业项目190万元的扶持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养殖场的条件和设施。
  我县在“三包一联”工作中,尊重民需重民生,贴近群众顺民意,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活动,使服务贴心、暖心。确定了帮理清发展思路、帮壮大集体经济、帮两区同建、帮基层党建、帮和谐稳定、帮政策宣传、帮解决具体问题、帮群众致富、帮困难群众、帮群众反映的诉求“十个帮”工作内容。特别是在与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畜牧养殖、木材加工、蔬菜种植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地帮助。边临镇侯庄村包村干部赵金斌帮助发展紫薯种植,成立合作社,新建冷库,联系供销,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我县包联干部先后为637户专业户解决生产技术、产品供销问题716个。
  服务贴心,“送”到家门。每个集中工作日都确立一个服务事项,指导包联干部深入村庄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县政协副主席郭云山每个工作日直接深入大刘蔬菜基地,指导蔬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先后开展了送文化,送技术、送医疗、送法律、送关爱“五下乡”活动30余场,发放《农作物管理指南》、《三夏(秋)生产指南》,赠阅科技读物,帮建农家书屋,受益群众4.2万人;还将涉及76个部门,包含17大项,111个小项、226个具体事项职能部门电话的《便民服务手册》,送到群众家中,让群众知道办事找谁、怎么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暖心,润物无声。工作中,每名党员干部包联4户困难党员群众,定期走访看望,帮助解决遇到的难事、急事。开展“暖冬行动”,落实村级代办员制度,在默默无闻地付出中,用汗水换百姓的认可,用跑腿换百姓满意,不让一个困难家庭掉队。前孙镇王雨村张东海因身体活动不便,无法亲自到医院办理报销手续,包村干部杜婧了解后,主动到新农合办公室帮其办理了报账手续。

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执政为民,百姓不断满意,关键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县建立完善问题解决反馈制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保证群众问题反映有渠道,解决有保障,件件有回声。
  台账管理,实行问题记实制度。对党员干部走访、来电来访收集的问题,首先填写《群众诉求登记表》,而后逐个填写《群众问题解决情况登记表》或《群众问题不能解决情况登记表》。由县委“三包一联”办公室进行梳理汇总,分类处理,下派《督办单》,对问题进行跟踪、限时管理,定岗定人,销号管理,保证了群众问题不遗漏,解决过程、结果有记录。
  合理处置,实行问题分级办理制度。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分类处理,实行急事小事由包联党员干部当场办、承诺办;涉及多个部门、乡镇的由县委常委协调办或由工作办公室督办;疑难问题由县委研究集中办,共性问题由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统一解决等“三级”办理制度。先后协调国土、民政、公安、水利、交通等25个部门,解决征地、桥梁维修、户口、身份证办理等问题273件。先后召开3次工作例会对城市公厕设置、河流环境治理、低保核查等6个集中问题进行研究。
  及时反馈,建立群众满意评价制度。第一时间将办理结果通知问题收集人,要求当天将结果告知问题反映人;2个工作日内,县委“三包一联”工作办公室对问题反映人进行电话回访,征求意见,了解满意度,并把结果反馈给问题收集人,对群众不满意的,通报办理单位,限期承诺办理,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转变作风聚集发展力量

  作风表现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我县聚焦干部作风建设,三年来,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扬“赶考精神”,真抓实干,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让百姓感受到了变化,实现了党群一心,汇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县坚持严字当头,下发《包联干部管理办法》,实行规范管理。严明纪律要求,采取工作日现场督查措施,严肃奖惩,对违反工作纪律,无故延误工作任务的实行一次通报、两次警告、三次约谈、四次取消评先树优资格。设立曝光台,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对反映的问题和行为,从严、从快予以调查处置。在走访中,我县各级干部以诚为先,轻车简从,放下架子、丢掉官气,主动深入村庄,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走在一起;对帮扶的内容和承诺事项,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内容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群众意见,收集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搭台,发挥其主体作用,遇到问题,主动解决,从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入手,对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使群众理解,得到群众谅解、支持;坚持“三问”于民,请群众当裁判,给评判。结合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就业、医疗、教育等11个方面,在活动前、中、后,组织3次群众满意度调查,全程公示,注重落实整改。
  我县制定一村一规划,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投身乡村文明行动,坚持多做百姓得实惠的事,坚决不做群众不答应,不满意,流于表面的事情。县公安局组织49名包联干部,携带铁锨等工具深入包联的郑家寨镇门许村,帮助修缮排水沟渠100余米,方便灌溉排涝,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边临镇东张村党员自发组织成立“瓦匠队”,修建水簸箕,疏通下水道,解决村里20余户群众的排水问题,群众深受感动。三年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辛苦指数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以实干为民的姿态感染、教育群众,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干部接地气 群众真受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