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赴古城西安 寻智圣足迹
作者:田俊霞



   陕西省西安市是西汉历史最厚重、最丰富的地方,那么,该地也应该是东方朔文化和资料的丰富之地。因此,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在整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远赴西安,探寻东方朔足迹——这也是探寻东方朔足迹工作的最后一站,满怀信心收获更多资料,以充实和完善东方朔文化。按照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工作计划,6月26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超,副县长王贞带领东方朔研究会筹委会人员,赴陕西省西安市考察学习东方朔文化。考察组先后到西安兴平市茂陵、碑林等地搜集资料,并与西北大学教授进行了座谈。
  西安是西汉时期的都城,时称长安。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茂陵“压石冢”之谜

  6月26日上午9:30,到陕西省西安市咸阳,由于上午时间紧迫,立即坐出租车赶往茂陵,之间27.5公里的路程,沿途随处可见大小、高低不同的陵墓分布于周围的农田中,桃树、柿子树、葡萄树和民房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向世人展示着浓重的历史画卷。当地的陵墓之多,正如后来与西北大学教授交谈时所说:“在西安,哪块地方都有可能会挖到古代墓葬。 ”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茂陵于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及一些无名冢(尚未确定墓主人的陵墓)。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之前了解到汉武帝陵墓附近有一陵墓,上有几块石头,相传为东方朔陵墓,所以,第一站选择了茂陵。经过40分钟的时间来到了茂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建立在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在博物馆内参观一番后,并没有发现与东方朔有关的遗迹或资料。询问导游也说没有与东方朔有关的文物或资料,后来在博物馆门口的售书处,发现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编写的《茂陵故事》、《汉武帝出巡记》两本书记载有东方朔,但内容较少,不过收集到这两本书也是一大收获。
  时值晌午已过,我们来到了位于博物馆西侧1千米处的汉武帝陵墓,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寂静、肃穆的陵园内没有一名游客,向陵园内的工作人员打听了压石冢的具体位置,由于周围陵墓很多,也分不清究竟哪一个是压石冢。来到路边一农户中打听,户主人带我们到房子后面指给我们顺着东北方向看,紧挨着的有两座大陵墓,高大一点的是汉武帝陵墓,以南稍低一点的就是压石冢了。一番感谢之后,我们沿小路找到了压石冢。茂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于压石冢更多说法是:这是一个无名冢,虽传说是东方朔墓,但这种说法在当地并不多见。看来,当地人也是很认可古代陵墓的风水之说的,在压石冢的周围有很多当地老百姓的墓葬。
  据《兴平县志》记载,压石冢东西44米,南北46米,高9米,面积2024平方米,顶端平坦。来到压石冢,杂草丛生,当地人是有保护意识还是墓葬太多不足为奇了,压石冢没有发现明显的破坏迹象和攀爬的道道痕迹,拨开杂草往冢上走,在墓冢的中上部确实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大石头,最宽处直径达两米。西安所处地区是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茂陵这个地方也没有山脉,有这样大块石头在墓冢上也实属奇特。关于压石冢,传说即位不久的汉武帝,有一次打猎经过茂陵墓址的地方,立即被这里的风水所吸引。正当他赞叹的时候,一只麒麟状的动物朝他走来,他高兴极了,马上搭弓一箭,“嗖”的一声,利箭呼啸而出。以汉武帝百步穿杨的射箭技术,射中猎物应该毫无悬念。但结果出乎意料,那只麒麟状的动物不见了,倒是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汉武帝不明所以,立即找来当时的风水大师东方朔询问。东方朔来到汉武帝打猎的地方,但见地上平旷,绵延不尽,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气脉极佳。他立即大呼宝地:“此地气息所集,风水乃千百年来第一吉壤,而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则西、北龙脉相连。另外,此地‘土’大盛,您名字里的‘彻’中间有土,居于此,可居中以震四方。”汉武帝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在此建一亭舍。回宫后,汉武帝下令在此营建陵墓。汉武帝的陵墓前后修建了53年,才最终大功告成。陵墓的选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也反映了汉武帝长寿的愿望,以及希望万年吉祥的意思。汉武帝最终实现了长寿的梦想,但是,他死后并没有在地下万年吉祥。他死后不久就被盗墓贼将坟盗掘,西汉王朝也很快覆亡。他的这块墓地的风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甚至可以说很差,难道东方朔的判断有误?原来,东方朔在给刘彻看陵址时,发现这里的风水确实很好。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飞黄腾达,瞒过汉武帝,把茂陵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而将真正的宝地留给了自己,为了日后能顺利找到这块宝地,他在这里种了一棵小树作为标记。
  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甚至决定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兴衰。因此,东方朔一直将这个秘密隐藏在自己的心底,直到咽气之前才将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我死以后,你在茂陵下面靠原边上的那个地方找一棵树,那棵树已经六十多年了。找到后一定要把我埋在那里,切记!切记! ”说完,就断了气。东方朔被埋在了宝穴后,陵墓疯长,第二天,墓就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又长高了五丈。按照这种速度,很快就要高过茂陵了。天神看不过去了,拾起一块石头就扔向了他的坟,坟被压住,不再长了。后来人们把东方朔的墓称做“压石冢”,并说这儿的风水的确比茂陵好,在压石冢这儿可以“卧看长安”,而在茂陵那儿就只能“坐看长安”。(压石冢传说参阅《盗墓史迹》一书)
  传说终归传说,压石冢到底是不是东方朔的墓,有待考证。在《兴平县志》中压石冢被列为无名冢之一。
  几番周折后,已是下午两点,就近找了一个饭馆就餐,还得前往茂陵所在的兴平市地方志办公室查找资料。此前,副县长王贞已安排陵县史志办负责与兴平市的联系工作,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 1个小时后,兴平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通知我们去,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赠送给我们两个版本的《兴平县志》。在此,对兴平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深表感谢。
  6月27日上午,前往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解是否有东方朔的资料。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期间,咨询了一位曾经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过3年的导游,据了解,在省博物馆也没有与东方朔有关的资料、物件。

与西北大学教授座谈东方朔文化研究工作

  6月27日下午,通过多方联系,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卫民进行座谈交流。在听取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超就我县东方朔文化研究情况的简单介绍后,徐教授对东方朔文化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文化研究工作首先要做好定位,确定好是做文化研究还是做文化产业,这两种情况应该是兼而有之。现在国家各个大型会议讲话中都渗透了要重视历史文化,历史资源是用不完的;8月份,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将在成都召开两年一次的研讨会,届时可以组织部分专家赴陵县召开座谈会,会议内容可以做本专辑,这样的宣传较快而且面广,也可以依靠专家教授来做研究工作,单独以东方朔为内容的话比较单薄,把汉文化融入进去;发展相关产业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做高档次的,聘请著名的专家做,以以书代刊的形式,每半年或一年出一本论文集;尽量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在全国的影响面。徐教授还建议可以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办研讨会,表示将会大力支持我县的东方朔文化研究工作。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超,副县长王贞对徐教授能在百忙之中对东方朔文化工作进行指导,深表感谢,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徐教授的建议,把东方朔文化发扬光大,同时邀请徐教授近期能到陵县做客,指导工作。
  东方朔在西安这个地方来说,提及的人很少,徐教授说:“在西安的历史名人太多了。 ”或许正因如此就无暇顾及东方朔的研究了吧。此行3天的时间,由于行程安排紧凑,倍感困顿劳累,但相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还是不枉此行。
工作动态:
  6月22日,县政协主席张法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超,副县长王贞赴北京与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刘铭威就我县神头汉墓群保护工作进行了商讨,研究制定保护方案。目前,神头汉墓群由于历史原因,冢墓破坏严重,原有72座,经实地考察统计,现仅存有38处,亟需采取保护性工作。
  6月30日,县政协主席张法利主持召开东方朔文化研究工作例会,副县长王贞,德州市幼儿师范党支部书记邢志军及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人员参加。与会人员分别汇报了上周工作情况,包括商标注册、研究会成立方案、东方朔画像定稿、东方朔纪念品制作、画册内容、东方朔纪录片方案、网站运行情况。王贞指出,目前各项工作的时间很紧迫,不能等画册内容确定后再开展,按照各自工作的分工加快进度、有序的进行,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把工作往前赶,确保9月份活动的圆满完成。(田俊霞)□高世坤 田俊霞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赴古城西安 寻智圣足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