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县西葫”长在“基质”上
作者:任晓敏
  □记者任晓敏通讯员豆娜娜报道
  本报讯1月20日,走进陵城镇南李村李明业的蔬菜大棚,碧绿的西葫芦长势喜人。“西葫芦的生长期缩短了一天,而且口感更好了。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真是不错! ”李明业说。
  拨开西葫芦宽大的叶子,才看到,这里的西葫芦生长在颜色较深的一种“土壤”里。再仔细看,这深色“土壤”略高于地面,但并不是铺在地表一层,而是填充在地上挖的一条约30公分深的槽里,深色“土壤”与大棚土壤以塑料布为间隔,形成独立的环境,构成了西葫芦秧新的温床。
  李明业介绍,这种深色“土壤”称作“基质”,由废旧秸秆、蘑菇菌棒等加工而成,通过微喷技术把肥料溶解成液体浇灌其中,制成营养丰富、水肥一体的新型“土壤”,在有效锁住水分和养料的同时,也隔离了土壤中的细菌病菌。同时,由于“基质”略高于地面,还有助于排水。
  “陵县西葫”是我县农业的一张名片,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荣获地理标志商标。南李村是西葫芦种植专业村,全村126户,户均1.5个大棚。“由于种植年数久,土壤变得板结,而且积累了细菌病菌,造成西葫芦死棵烂秧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产量,制约了‘陵县西葫’进一步发展。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业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县蔬菜局加大帮扶力度,多次联系山东农业大学“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专家骆洪义教授,并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骆洪义教授在该村确定了5个大棚为实验棚,自去年10月份开始实验西葫芦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每月两次亲自来村指导,县蔬菜局科技人员也定期帮扶,5个大棚的西葫芦长势良好,而且西葫芦产量、口感都好于普通大棚生产的西葫芦。
  李明业算了一笔账:以往每年都要耕一遍地、高温闷一次棚,到来年4月份的时候,死棵烂秧的能达到40%。而选择基质栽培,一个大棚最初需多投1.3万元,接下来至少4年内无需耕地、闷棚,节省大量人力,用水只需4方,比往常少用16方,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能减少70%。“基质栽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户的认可和追捧,我村新复垦的210亩土地计划建立14个钢结构大棚,将全部采用该技术,要让‘陵县西葫’在科技种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新业说。
  据了解,这些大棚还应用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在棚内安置的显示器上读取“基质”的水、肥、温、气等数据,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察看这些数据,以便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保证西葫芦维持在最佳生长环境。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陵县西葫”长在“基质”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