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瓦”追踪话沧桑
  有人说过:走在山西平遥古城的大街上,脚底下所踩的每一块砖都是历史,都是文化。每读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有谁会知道在我们德州原野上的一些不起眼的古瓦,竟也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小时候和伙伴们到田野里割草,不小心就会被镰刀割破手,这时就会有人出主意:快找块古瓦来,上上就好。于是,小伙伴们分头去找古瓦,说不定谁会在什么地方真的找回一块,红褐色的,里面有亮点,陶质的东西。这时割破手的人就会用镰刀刮古瓦,并且念叨:“一刀两刀,当中好药。 ”说来也怪,上了这种刮下来的古瓦碎末,伤口很快止住血,也不会感染。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古瓦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后来为此询问过好多人,都未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在大学里学习了历史,近年又得到一位古陶瓷片的收集者赵明华同志的指教,才知道这种古瓦是历史上一种早期陶器残片,而这种陶器残片在德州原野大量出现,乃是和历史上的鬲氏国有关。
  陶器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在泰安大汶口发现并命名的大汶口文化,其日用陶器就以红陶、灰陶为主,大汶口文化又过渡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轮制陶器,器形以鬲为主,古代的德州属于龙山文化区域范围。龙山文化下接夏商周时期,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就在夏商周得到继承和发展。夏朝在德州一带有鬲氏国,根据当时立国原因推测,这里是鬲的主要产地。由此可以推知,在龙山文化乃至夏商周时期,我们这里是陶器,特别是鬲的主产地。红陶的原料是以红泥为主,夹有细沙,有蚌壳碎片,根据夹杂的原料不同而分为夹沙红陶或夹蚌红陶。夹蚌红陶有亮闪闪的白点。德州地处黄河故道下游,红泥到处都有,想当年这里的蚌壳也是很多的。所以才会有夹蚌红陶的生产。夹蚌红陶的烧成火候很低,故可以用刀一刮就刮一层碎末来,这和战国秦汉以后的陶制品有明显区别。所以,我们这里出土的古瓦大致年代可以断定为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左右)到夏商周时期的产物,特别是夏代鬲氏国的产物更为可靠。
  说到鬲氏国,我们就应该想到鬲氏国在夏王朝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曾是“少康中兴”的策源地。夏启传国太康,太康骄奢无度,被后羿杀而改立仲康,仲康死,幼子相立,相又被后羿的部下寒浞追杀,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联合旧臣伯靡,以鬲氏国为根据地,招兵买马,积蓄力量,一举杀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使夏王朝出现了“少康中兴”的局面。鬲氏国能成为“少康中兴”的策源地,这说明鬲氏国当时有一定的经挤、政治实力,这又不由使人想起它的支柱产业——夹蚌红陶的生产和经营。可以想象当时的规模是不小的,这也是直到今天,我们这里仍有古瓦不时出土的原因。
  清末的王懿荣在吃“龙骨”的时候,发现了占卜用的龟甲及甲骨文;儿时用的古瓦碎末治刀伤的事情,使人摸到了古鬲氏国的脉络,是否会有更深刻的发现,有待有识之士的进一步的发掘探讨。
□赵春万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瓦”追踪话沧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