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李志拔的传说
作者:任洪明
  明朝的时候,在笃马河下游一个叫李家的小村庄里,出了个闻名遐迩的“能人”——李志拔。时至今日,有关李志拔的传说,仍为村里人所津津乐道。
  李志拔的祖上为人忠厚,乐善好施。一天,他的祖上正在农田里干活,突然从附近“北堤崖”(远古堤坝遗存的一段,为“狐仙”的“家园”,因其在该村北,故名)里跑出一只小狐狸。它受了枪伤,腿上鲜血直流。这位好心的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小心翼翼地将其抱回家。一家人连忙为它清洗伤口,敷消炎药,并买来小狐狸爱吃的食物。一个多月后,当这位村民抱着伤愈的小狐狸送归它的“家园”(北堤崖)时,小狐狸刚跑出不远,又回过头“深情”地望着他,眼里噙满了感激留恋的泪水。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到了明成化年间、李氏家族四世时,其祖坟上冒“青烟”,家族中生了个聪慧过人的孩子,就是李志拔。村里人都说孩子是其祖上所救小狐狸为了抱恩,转世投胎托生到他的后代家族中。
  这李志拔,天赋异禀,读书过目不忘,虽只上过几年私塾,却才思敏捷,诗文俱佳。成年后,他博学多识,能言善辩,嫉恶如仇,时常为穷苦百姓抱打不平,成了当地的“名人”。
  当时,村里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种了几亩良田,被同村一恶少看中,便以拿钱买地为名骗取,遭拒绝后,竟要强行圈占,还打伤了前去阻止的老人。父女俩将恶少告到了县衙。谁知,恶少花钱买通了县令,父女俩有理无钱终败诉。李志拔目睹父女俩伤心欲绝的场面,气愤难平,决心替百姓打官司告状,不让这样的冤案重演。
  他刻苦钻研学习相关科律知识,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了通晓谙熟科律条文的“专家”。他免费为村里人写状纸,人称“刀笔先生”。在庭审大堂上,他娴熟地运用相关法律条文,据理力争,时常驳得主审官哑口无言。他替人打官司胜诉率十之八九,仅两年时间,就为周边村民打赢20多场官司。李志拔由此愈加令人刮目,声名远扬。
  山西境内有一郑姓县令,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从不与贪腐官员同流合污。一次,其他县令邀他一起拿赈灾款去献媚行贿州官,被他拒绝,他将其全部发放到灾民手中。州官对这个桀骜不驯的“令类”甚是反感,要惩治除之。他竟徇私枉法,以“莫须有”的贪污赈灾款罪名,将郑县令革职入狱。家人对这一颠倒黑白的冤案很是不服,慕名找到了李志拔。他听了情况介绍后,义愤填膺,一定要为蒙冤的郑县令伸冤昭雪,还以清白。
  他一纸诉状直接递送到京城的都察院,要求重审案件。在复审现场,他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慷慨陈词,使案件得以引起高度重视。都察院派人内查外调,案情终于真相大白。参与行贿受贿的县州贪官们皆被革职查办,体恤民众的郑县令则成了人们仰慕的清官,官复原职,当朝皇帝还御赐匾牌嘉奖。
  郑县令感恩李志拔,欲留其当差做官,他婉言谢绝;家人更是过意不去,送他许多金银财宝,仍不受。他说:“我喜欢做布衣平民,能为人们办点事就很高兴知足,别无他求。 ”
  后来,村里人为了怀念李志拔,并教化后人,便将村名李家改称李志拔,且一直沿用至今。
(任洪明)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志拔的传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