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凡人善举谱写人间大爱
糜镇基山村63岁老人赵文英的慈善故事
作者:刘春霞
  □记者刘春霞
  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鞭炮声,9月13日,在糜镇基山村,筹备已久的“文英俱乐部”举行了剪彩仪式,本村和附近村庄的1000多名群众都闻讯赶来,场面十分热闹。当天,俱乐部内进行了首场演出,来自附近乡镇的文艺爱好者们个个亮出绝活,全天演出了40余个精彩节目,赢得了现场群众的阵阵喝彩。“俱乐部终于成立了,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以后这些爱好文艺的老少们有了自己的舞台,也算是我为大家做的一点儿小事。”看着大家开心的笑脸,俱乐部的组织者、基山村村民赵文英欣慰地说。
  今年63岁的赵文英,是糜镇银海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的创立者和负责人,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企业逐步交给了儿子们打理,劳碌了大半辈子的她开始在家乡颐养天年。赋闲在家的她,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上:照顾孤寡老人、帮扶困难村民、资助贫困儿童、完善村里设施、建起乡村“舞台”……这位回族老人想方设法为家乡的群众做着一件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成了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慈善家”。

人老心不老
  她为乡亲们搭起“文英大舞台”


  闲着没事的赵文英经常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拉拉家常,她发现,村里好多妇女们都有个唱唱跳跳的喜好。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有了娱乐的时间和心情,就是苦于没有这样的舞台。她突发奇想:何不组织起这样一支演出队伍,让大家自己开心的同时,也给村里人带去欢乐?想到做到,2009年5月,她自己出资购买了150套秧歌服装和锣、鼓等乐器,又号召起30多名妇女,成立了基山秧歌队。天气好的傍晚,姐妹们就穿起漂亮的秧歌服,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为大家扭一场欢快的秧歌。时间久了,附近村庄的人们都携老挈幼来观看。她们的热情劲儿也迅速感染了围观的群众,一些过去扭过秧歌的老人和爱面子的年轻妇女们纷纷报名参加,最多的时候,演出队一度达到了150多人。
  演出队规模扩大了,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赵文英开始考虑把演出规范化。她将家门口一个闲置车间收拾出来,自费购进音响等设备,又搭建起一个大舞台,让所有想要“露一手”的村民都有机会上台“亮相”。每到周六,忙碌了一个周的村民们就聚集到赵文英家门口,看热闹的看热闹,忙演出的忙演出,那份儿欢乐劲儿,一点都不逊于电视上的节目现场。现在,赵文英又出资购进座椅,请来专人为舞台进行设计,先后耗资50多万元,成立起了“文英俱乐部”,打造出一个真正的“民间大舞台”。俱乐部大厅占地5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多人观看演出。“赵阿姨成立的这个俱乐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每一个文艺爱好者都非常感谢她! ”糜镇后李寺村李寺小学的老师徐媛媛说。在刚刚的演出中,她为大家表演了一支印度舞蹈,赢得了满堂掌声。

致富不忘乡亲
  她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从创业之初和儿子推着小车走街串巷收棉花,到现在拥有资产过亿元的银海物资贸易有限公司,20多年的打拼过程中,赵文英一直没有忘记政府和乡里乡亲的支持。富裕起来的她,把身边的每一件困难事当成自己的事。“达则兼济天下”成了这位农村老太太的真实写照。
  在基山村,赵文英家里的“私家敬老院”家喻户晓。村里或者附近村庄里有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老人,只要被赵文英知道了,她一定会亲自带上钱和东西去慰问,或者直接接到家里来居住。陈辇村的刘俊萍老人,丈夫患了9年的重病,为了治疗已经家徒四壁,最后还是撇下老伴离开了人世。赵文英知道后一直资助她家的衣食起居,甚至连她三个儿子的婚礼都是赵文英一手操办。“如果不是赵大姐,那几年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她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说起过去的事情,刘俊萍忍不住热泪盈眶。
  附近李官屯村的齐宝国,2008年因为车祸身体落下了残疾,妻子又不堪重负离去,留下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自己。家庭遭此变故,孩子面临失学,齐宝国一度不知道怎么继续生活下去。后来,听说邻村有个赵文英赵大姐,是个帮助别人从不含糊的“慈善家”,于是给她打去了电话。得知情况后,赵文英立即带上油、面和3000元现金去亲自探望,此后也经常派人送钱送物,嘘寒问暖。齐宝国的女儿上高中后,赵文英更是承担起了孩子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让他们爷儿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
  多年来,赵文英身上这样照顾老人、扶危济贫、造福乡邻的事情数不胜数:2008年,她出资20多万元把村里的11条街道、下水道铺平,并修建了排水沟,改变了村民们下雨天难出门的状况;2010年,她出资2万元,在村里安上了太空漫步机、划船器、跑步机等一组室外健身器材,为全村老少建起健身“乐园”;附近村庄有哥儿俩同时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她听说后,立即送去2000元现金;见到一位捡破烂卖钱为孩子买学习用品的父亲,她立刻掏出身上的200元钱给了对方;每年的中秋和春节,村里70岁以上老人都能分到赵文英提供的一袋面粉和20斤食用油,连续10年从未间断,每年发放大约150余户;先后救助过李官屯村齐宝国、大田村刘小霞、基山村崔如朋等20多户困难家庭,多次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看见别人的过得不好,我心里就不好受。 ”这位朴实的老人,用最简单的话语诠释着一颗最善良的心。

不能因贫辍学
  她向200名孩子伸出援手


  20多年创业路上,赵文英因为不识字而多受了不少苦,三个儿子因为家庭困难不能完成学业,也让她深以为憾。
  2008年8月,在送孙子、孙女去镇上大田中心小学补习的路上,赵文英发现,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条土路,因为前几天刚刚下过雨,小路坑洼不平,十分难走。到了学校后,她又看到师生们在闷热的教室里上课,条件十分艰苦。这成了她的一个心事。几天后,赵文英自己购买了20台吊扇和10个台扇送到了学校,又从自家厂子里接上电,让全校师生免费使用。不久,她又出资将学校外的3公里土路修成柏油路,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上“雨雪无忧”。而这只是她捐资助教的一件小事。
  2006年,镇上修建明德小学教学楼,赵文英捐出2万元为孩子们购买图书、学习用具;每年,她都会参加县里组织的春蕾女童救助活动和“慈善月”活动,与家庭困难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在她的带动下,儿子接管企业后,也先后为县里的中学捐款百万余元;几年来,她先后捐资助学200多万元,向200多名贫困孩子伸出过援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陵县爱心大使”、“全县十佳爱心使者”、“德州市春蕾计划爱心使者”……十几项荣誉见证了她的助学之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从一位企业家转身成为一名慈善家,赵文英用行动诠释着至善。“我想尽我所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位63岁的老人,用朴素的语言宣告着她将爱心继续奉献下去的决心。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凡人善举谱写人间大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