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脉动”的农田
——我县实施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纪实
作者:王砚才
  □记者 王砚才 通讯员 黄家森
  在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可以看到田间许多低矮的圆形水泥构筑物。“这是低压管灌设施出水口,地下是纵横交错的管网,就像田地的‘动脉’,庄稼什么时候‘口渴’了,接合上电源,就会从里面冒出水来。 ”县水务局局长高建东介绍说。
  2010年,我县被列入全国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3.26亿元,完成陵城镇、义渡口乡、徽王庄镇15.53万亩的现代农业小麦产业区,以低压管灌方式为主,突出高效节水节能灌溉,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

用卡一刷,轻松浇地

  “以前,我最怵的就是浇地,又脏又累。”义渡口乡戊极刘村农民赵其升说,“把机器、水泵拉到河岸装好后,还得往地里铺‘小白龙’,四五百米的水带子光铺就得一个来小时。浇一亩地得用两三个小时,一家10亩地至少要用两三天的时间。每次浇完地,自己和妻子浑身就像散了架一般。 ”
  2011年,义渡口乡被列为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项目总投资4796万元,建设完成灌溉面积4.7万亩的泵站提水管灌工程,采用井河双灌的方式为灌溉水源,以地下管网为输水形式,配合地面输水软管实现节水灌溉。整个工程共建有泵站15座,配套离心泵及电机45台套,铺设玻璃钢管道34.72千米、UPVC管道247.28千米。田地里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赵其升家的机器、水泵也“退休”了。
  为提高农田灌溉现代化管理水平,县水务局还在项目区建成灌溉信息化管理中心1处,区内全部设置IC卡自动控制系统,项目区每家农户都有一张充值卡和一张支管射频水表卡。

项目区流出“高科技水”

  “以前大水漫灌,浇一亩地的费用是30多块钱,现在每亩地灌溉费用不足20元。 ”陵城镇董庄村农民董秋高说。陵城镇6.13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工程2010年底完成后,2011年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403万公斤,年节地效益26.71万元,年省工效益53.42万元,年节水效益62.89万元,年节能效益87.35万元,同时还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水肥流失。“过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曾严重制约农业效益的提高。如今,经过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农田的产出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县农业局局长刘明伟说。去年,全县96.7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50.5公斤,总产10.65亿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3%、4.2%,实现小麦产量“十连增”。

每亩地年增收200元

  为使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我县在项目区采取“灌溉服务中心+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户”的运行管理模式,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灌溉前预收水费,实行“两级管账,一级管钱”,并加强监督管理,让会员交放心钱,用方便水。管道灌溉采用射频卡技术,实现一卡收费,按方收费。
  2010年和2011年度,我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连续两年被省考核小组评为优秀奖。 2012年,我县又投资4040万元,在徽王庄镇实施4.7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河道提水管灌工程面积4.7万亩,工程已于4月初顺利竣工,并在全市2012年度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检查中获评为优秀等次。
  截至目前,我县三年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工程基本全部完成,节水灌溉面积可达到28.3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3%,实现年节水200多万立方米,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提高2.4%。“每亩地一年增收200元,15.53万亩每年就可增收3100余万元,收益率非常高。”高建东说。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脉动”的农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