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乡村之星“同力”富民
——记前孙镇冯庄农民李春清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
作者:任晓敏
  11月25日,记者走进“乡村之星”李春清的养殖场,这里不仅养鸡,还养有猪、牛,一排排棚舍错落有致。
  进入猪舍,大猪膘肥体壮,猪仔活泼喜人,然而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没有惯有的臭味。原来,猪栏里铺了70公分厚的锯末,里面撒了活性菌种,既能有效降解排泄物、保持环境清洁,又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如同让猪睡上了干净舒适的“席梦思”。这种生态养殖让李春清的猪仔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养鸡场旁边一间屋子里,包装工人正在将鸡蛋装入标有“国绿鸡蛋”的盒子里,这一盒盒的鸡蛋即将销往德州。据李春清介绍,蛋鸡按照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分别喂按相应比例调配的饲料,这样保证了每一枚鸡蛋的营养成分。他的鸡蛋早在2008年就注册了“国绿”牌商标,定期销往德州的银座、美食城、百货大楼等各大商场。
  52岁的李春清,是前孙镇冯庄人,1982年,他从养鸡开始走上了畜禽养殖路,1996年开始养猪,2007年又养起了牛,一路走来,曾赚得盆满钵满,也曾赔得一干二净。还记得1992年,接连9个月蛋鸡行情惨淡,李春清的6000只鸡赔了10多万元,赔光了家底也赔进了家人的信心,但他清楚这次惨败是市场信息失灵所致,他决心在蛋鸡养殖上趟出条路子来,于是四处筹款,又进了6000只鸡苗,精心喂养的同时关注市场信息,很快鸡场又恢复了生机。 29年来,不论市场行情如何起伏跌宕,他一直没有放弃养殖。现如今,他所饲养的蛋鸡存栏量达16000只,牛存栏量300头,猪年出栏量达600头,还雇了11个村民,每个人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李春清搞养殖原本只图过上富裕日子,没想到后来成立了合作社竟带领了一大批养殖户走向共同致富路。
  2004年,李春清发起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畜禽养殖合作社——同力畜禽养殖合作社,把周边的养殖散户团结在一起,统一进苗、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形成规模化养殖、科学化养殖,逐渐地,养殖户们在市场上也有了话语权。现在,“同力”已辐射周边3县8个乡镇,吸纳了366名养殖户,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合作社的鸡蛋有了“国绿”牌商标做“身份证”,长期供给德州市的大商场,两三天供一次货,每次不少于8000斤;饲养的猪80%供应给德州双汇集团,牛则全部为订单养殖。“俺们不再愁销路,而且减少了流通环节,流进自己口袋的钱也多了。 ”社员商淑红高兴地说。
  不仅要让大户做强,也要让小户、困难户不掉队。李春清探索“合作社+互助资金”的路子,破解社员资金难题。2008年秋天,社员赵玉合的鸡棚失火,赔得血本无归,幸亏在合作社的担保下,在互助资金中借了18万元,重整旗鼓,不出半年就还清了贷款,现在他的肉鸡存栏达15000只。目前,合作社共有互助资金300万元,社员短期借款不收取利息,全社年收入5000多万元,每个社员年纯收入全超2万元。
  □记者 任晓敏 通讯员 刘万华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之星“同力”富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