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涉棉企业“转调”有力
全镇去年完成税收2400万元,七成来自棉企
  □记者 刘静 特邀记者 许焕路报道
  本报讯近日,记者在糜镇获悉:2010年该镇税收实现2400万元,其中仅棉花加工、纺织、制种企业占到全镇税收收入的70%。
  据了解,糜镇是“德州市棉花特色产业强乡镇”,区域内棉花种植面积大,棉花加工企业多。 2003年以来,全镇棉花面积每年都在5万亩以上,榨油、纺纱、浸出油等棉花加工企业达69家。棉花加工企业除消化本地籽棉外,每年还吸引消化宁津、乐陵、德城及河北、河南、滨州等地的棉花110多万担,产值达3亿元以上。
  近两年,金融危机、气候因素等对棉花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棉花市场起伏动荡,皮棉供需矛盾突出。这对于糜镇棉花加工企业来说是致命地打击。截至目前,该镇69家棉花加工企业中仅剩五六家。
  一个棉花加工大镇面对低靡的棉花产业市场,是如何应对,又是如何转型发展的呢?
  加快棉纺企业转型,从传统纺织到“国家级差别化纤维产品开发基地”。连日来,宝鼎纺织公司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订单应接不暇。“虽然目前纺织行业比较低靡,但我们公司的产品却供不应求,订单排号提货。 ”该公司总经理张保明说。
  该镇针对棉纺织市场需求,积极鼓励引导宝鼎纺织、银海纺织等棉纺织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占领高端市场,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2009年宝鼎纺织投资30余万元建成科研室,研发出了莫代尔、纽代尔、竹纤维、牛奶纤维、导电纤维、阻燃纤维等20余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新型纤维。产品质量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吨纱利润率达到10%,是一般纯棉纱的3倍多。目前,该企业新型纤维年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2010年还被全国棉纺织协会授予“国家级差别化纤维产品开发基地”称号。
  联强扶弱,“结姻”国企,发展制种业。苗宝种业集团是集转基因棉花、棉种的生产、经营、加工为一体,兼营小麦、玉米种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2007年以后,该企业与中储棉、美国嘉吉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皮棉仓储大仓18个,年储备优质皮棉5万吨。同时,借助国企信息灵、市场熟的优势,适时调整制种产品品种。 2007年,该公司建立占地40余亩的制种研究所,几年来,已自行研发了苗宝1号、苗宝2号、鲁棉研16等7个棉花新品种,并获得国家、省转基因安全认证。
  现在,糜镇棉花产业已形成由传统的棉花加工、纺织到制种,传统纺织到新型、差异化纺织的转型。目前,6家棉花加工企业,年消耗籽棉达35000吨。同时,该镇还加强对60余家破产棉花加工企业的转型扶持,积极引导其发展适宜的新兴产业,使800余亩闲置棉花加工厂房重获“新生”,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运用。目前,已有五六家闲置棉花加工企业从事电动自行车配件生产。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涉棉企业“转调”有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