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文庙古今考
□李玉胜

  乐陵文庙坐落于城区开元路与兴隆北大街交会路口东北侧。迎门一株植于明洪武年间的直径一米粗细的古槐苍郁繁茂。进正门,沿甬路下行约150米,大成殿前,四株合围粗细、20多米高的古松夹道而立,直刺高天;东庑前,南北相隔10米,亦各有一株苍郁古槐,虬龙般盘踞,整个院落显得古朴清灵,庄严肃穆。
  《乐陵县志》记载,乐陵文庙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明洪武十七年、清康熙二十年、清乾隆二十年、清光绪八年,历经维修扩建,曾是一组错落有致、规模可观的建筑。拥有明伦堂、兴贤斋、育才斋、名宦祠、崇圣祠、忠义祠、节孝祠、戟门、棂星门等。今仅存大成殿、两庑及崇圣祠四座建筑。大成殿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关于乐陵文庙的建由,有一个传说。据传孔子周游列国,途经乐陵时,正值金秋,深为漫野遍地绿潮涌荡、硕果压枝、“千家小枣射云红”的丰收美景所感染、陶醉,走访中又见此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遂决定在此设坛讲学。于是,便在现文庙处租屋设坛,讲学半年,“倾学者千余人”。后来,那些受过圣人教诲的乐陵学子,便集资把学屋买下,并在正厅塑圣人像,代代供奉。到明洪武年间,当时的乐陵县令欣喜当地学风之盛,感念圣人恩泽,遂上报朝廷,筹建文庙。
  现保存完好的大成殿,是一座庑顶殿式明代建筑,宽11米,长20.8米,高9.88米。内外分别有12根红漆合围圆柱擎立。斗拱叠罗,飞檐插天。殿顶覆盖琉璃瓦,分红、黄、绿各色,中间组成一大菱形图案。正脊中有五条金龙戏珠,两端翘起鸱吻,垂脊、戗脊近端有跃鱼、蹲兽,相间排列。更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大成殿,包括殿顶和12根做支撑的圆柱,整个主构架全是木质结构,偌大建筑都用木榫卯接,竟无一钉。关于此,也有一个传说。相传文庙筹建之际,负责承建的工匠们群策群力,几易设计,然县太爷仍不满意。眼见着工期渐近,大伙儿仍一筹莫展。一日,一衣着破旧、其貌不扬的老者提锈迹斑斑的铁锯、木斧来工地“讨活干”,工头可怜老者,便将其收留,干些杂活儿。这天,几位工匠又凑在一起研究设计方案,老者凑上前来,一番指点,竟使大伙茅塞顿开,根据老者指点设计的方案,大气精巧,主体建筑大成殿不用一钉,在县太爷那里一次通过,并备受赞赏。工头及几位工匠知道遇上高人,自然对老人刮目相看,什么活儿也不让老人干,只让他在工地转转,做总监工。老人闲来无事,便将弃之一角的几段歪七扭八的木料拿来,横七竖八地在上边放线,足足干了三天,众人不解,也不敢多问。工程基础稳固后,老人却连夜不辞而别。而老人放过线的那几段弃木,则自行碎裂成一堆大小不等的木楔。大殿建设过程中,工匠每用到木楔,便去挑拣,拿来保准严丝合缝正好用,到大殿完工,木楔也正好用完。后传是祖师爷鲁班化作老者来此献策出力。
  乐陵文庙大成殿不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且是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1938年秋,萧华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抵乐陵。成立冀鲁边区特委,举办干部训练班,培训抗日领导干部,组织抗日武装,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抗战时期,大成殿及其他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损毁。新中国成立后,省、市(县)两级分别于1965年和1979年拨专款进行了维修。2006年,乐陵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再次进行全面整修。乐陵籍在吉林创业的企业家田金运获悉这一消息后,当即捐资200万元用于文庙修缮。目前,修缮一新的乐陵文庙已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乐陵历史文化游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乐陵文庙古今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