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孙乡聚焦群众需求,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
幸福食堂进村 志愿服务暖心
□见习记者李丹丹本报通讯员郑天祺苏安矗

  3月24日上午10点,大孙乡水晶官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热闹非凡,欢乐的锣鼓敲起来,热闹的秧歌扭起来,由志愿者梁砚彬带领村民组织的秧歌队踩着欢快的鼓点扭起了乡村大秧歌。15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或参与其中,或驻足围观,个个神采飞扬。
  一边是欢快的锣鼓,一边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准备爱心午餐。当天是“幸福食堂”走进水晶官庄村的日子,更是老人们期盼的“热闹日子”。
  正在颠勺翻炒的大厨叫宫存新,今年65岁,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宫师傅,过去在外从事厨师工作,有着一手做菜的好厨艺。热心肠的他,返乡后“退而不休”,在乡里的志愿服务队继续发光发热。“我有这个手艺,也让老哥哥老姐姐们尝尝有滋味的饭菜。我们年龄差不多,在一起还能拉拉呱,如果有精力,想一直做下去。”宫存新说。
  “大爷,大娘,开饭喽!”擦拭完餐桌的志愿者赵广忙着招呼老人们就座,挨个盛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小时候没少吃村里大爷大娘的东西,如今他们老了,‘红马甲’正好给了我尽一份孝心的机会。”赵广说。
  “一早就听到大喇叭吆喝,一准儿到!人上了岁数最怕孤单,凑在一块儿,吃嘛嘛香!”70岁的梁玉贞老人坦言,吃的就是这股“热闹”味道。
  大孙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40%以上的常住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不少老人常年过着空巢、独居生活。如何让老人生活幸福,把服务做到老人心坎上?
  对此,大孙乡给出解决方案——借助幸福食堂平台,创新开展“幸福食堂进村庄、我为老人做顿饭”活动,由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走进村庄为60岁以上老人打造幸福餐桌;同时组织文艺汇演、免费体检、爱心义剪等活动,为老人解闷、解烦、解忧、解难,以更加精细、多元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截至目前,“幸福食堂进村庄”活动共开展18期,覆盖18个村庄1800余名老人。
  在大孙乡,同样热闹的,还有黄河大集,除了买卖商品的摊位外,还有一排身穿“红马甲”的摆摊人格外抢眼,免费热水、公平秤、爱心义诊、反诈、交通安全宣讲……“我们现在赶大集,不仅能买东西,还有好多贴心服务,大伙儿都说好!”何吕王村村民王延学赞不绝口。68岁的王延学每次赶大集都会来爱心义诊志愿服务点量一下血压,听一听医生的医嘱建议。“大爷,这段时间饮食一定要清淡,平时少吃点盐,您年纪大了,要多注意。”医生刘宗辉叮嘱道。
  “大集+志愿服务”,充分利用集市人流量大、气氛活跃的优势,集结文艺文化能人、宣讲达人、社会爱心人士等打造的“文明摊位”,不仅成为聚人气的金钥匙,更让文明理念、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热闹的赶集中深入人心。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食堂+’‘大集+’等活动载体,以更加贴合百姓生活的形式,增强志愿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步推进乡村治理强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志愿活动中绽放光芒。”大孙乡党委副书记齐友军表示。
  如何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建强志愿者队伍至关重要。吉张村志愿者张永康,参与志愿服务一年有余,他用自己的不断奔走换来了“乐陵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上一个个服务需求的实现。“当初加入志愿队伍,只是想帮别人,没想到还可以用积分兑换奖品,感觉付出得到了肯定,很光荣,也很高兴。”在兑现现场张永康说道。
  “将参加志愿服务的次数和时长量化成积分,凭借积分兑换专属优惠和奖品,让更多村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爱与服务双向奔赴。”齐友军介绍。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幸福食堂进村 志愿服务暖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