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丁坞镇杨盘村
村民自办“村晚”过大年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翟蕊蕊

  “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2月12日晚7点,伴随着欢快的锣鼓点,丁坞镇杨盘村第七届“村晚”如约而至。秧歌、小品、歌曲、舞蹈、戏曲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春节氛围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开演了!悠扬的琴声响彻舞台,活动在舞蹈《我的中国》的深情演绎中拉开序幕,“巧媳妇”们淳朴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感染全场;非遗“跑玩意儿”《喜庆迎亲》扭出了杨盘人骨子里的精气神儿;小品《扶贫故事》歌颂党的恩情……近20个由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依次登台,为广大群众送上一场视听盛宴。
  自办“村晚”过大年早已成为杨盘村的传统节目,十里八乡的人天不黑就早早来到表演场地排起长队,年年办,年年看,为何还年年热?
  “‘村晚’有乡土味,演的是身边人,话的是身边事,唱的是新生活!俺们的‘村晚’老百姓们爱看!”“村晚”总导演、丁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陈焕滨给出了答案,“全村1100口人,参加‘村晚’演出的就有160多人。有的村民虽然不参加表演,却是‘村晚’转播员,又拍视频,又发抖音,可以说咱这场‘村晚’是全民参与。”陈焕滨说起“村晚”可谓满脸自豪。
  “本色出演,说的都是大家的心声,过瘾!”村里卖爆米花的张晓霞演出结束后感慨不已,“之前只是看,后来这团‘火’就慢慢烧进心里头,看不过瘾就干脆参与进来,我已经是第三年参加了!”
  以村民为主体,请群众当主角。队伍中年龄最小的表演者只有4岁,最大的表演者近70岁,他们用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讲述乡村故事、演绎乡村文化、歌唱乡村发展。
  “‘村晚’不仅是场晚会,更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接下来,丁坞镇将创新更多的文化载体,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政策宣传、人心凝聚和乡风文明建设,唱响乡村振兴大戏!”丁坞镇党委副书记张翠翠表示。
  “村晚”让春节更具年味儿,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群众更是看得如痴如醉,据统计,本次演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2.8万人。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村民自办“村晚”过大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春走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