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像树一样扎根生活
——读马金莲作品《孤独树》有感

  林钊勤
  前不久,读完马金莲的《孤独树》,我感慨非常。
  《孤独树》是马金莲的第四本长篇小说,共有30多万字,主要讲述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是对“留守”主题的深度挖掘和艺术表达。通过留守儿童的视角、成长和遭遇,深度展现乡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生活、生存的真实现状,深究之下,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马金莲的处女作发表在《回族文学》上,紧接着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同时,她也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郁达夫奖等,成就斐然。所以,她在创作时考虑的内容,包括题材,挖掘的深度都有一定的考究。读她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特别真实,特别有生活气息。
  在《孤独树》中,偏僻小山窝里面的小男孩哲布是主人公,“哲布”这个名字,马金莲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哲,是先贤圣哲;布衣,粗布淡饭。我以为,在《孤独树》中,“哲”泛指多个阶层的众多人物;“布”,是另一个阶层的众多人物。这一人名,不仅有新意,更蕴含着深意。
  哲布从小就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长大,而他的父母,因为生活问题,在遥远的大城市打工,而且已经离异。在逃离生活的小山窝,前往父母所在的城市时,哲布对所见的一切都是分外好奇的。
  然而,当哲布面对城市这个庞然大物时,他又开始反思。生活是真实的,因
  为真实而呈现出生活中的某些残酷,包括爷爷对爸爸的质问:打工挣钱,打工挣钱,眼睛只知道赚钱。但打工挣钱,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啊。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时代发展从农村调取了大量的劳动力,注入城市,吸附着乡村的有生力量,让城市化迅速发展。但这个过程中,也注定了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两代人、三代人之间的情感维系,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漏洞。
  马金莲是对生活极其敏感的优秀作家。她的创作一如既往地扎根于土地,切实地关切到了人民和土地,关切到我们生活的日子,她所用的语言,或者是表达的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体现出来的。
  《孤独树》作为留守儿童的载体,用来表现出特定时代与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沼泽。在这里面,关于人性的描写,马金莲处理得一直很微妙;包括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也是《孤独树》的一大特色,为读者增添了独有的趣味,也充分表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性、喜怒哀乐、文化魅力的一面。
  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留守环境里长大的哲布,他将继续出走还是返回乡村,重新开始人生,又或者遭遇新的经历,我们不得而知。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还在发生……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我们面对一个人,或者一棵树,都是极其渺小的,我们无法解救自身的孤独,以及与事物之间的隔膜,我们每个人,都属于留守的一部分,都属于“儿童”。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像树一样扎根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