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村里有了环卫车

  王新忠
  过去,身穿橘红外衣的环卫工人,以及垃圾箱、垃圾车等环卫设备都是城市的“标配”,与农村无缘。自从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农村也享受到了城市“待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冬日的一个清晨,我驾车回农村老家。当驶到通往老家的“村村通”小公路时,前面出现了一辆同向行驶的垃圾清运车。
  这是一辆绿白相间的垃圾清运专用汽车,车后有“环卫”字样,车身两侧有“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标语,车斗是空着的。这辆环卫车像给我带路一样驶进了我老家的村子。这时我才明白:噢,是来为我村清运垃圾啊。
  来到胡同口,我把车靠边停在空闲处,下车仔细观看:天空如水洗一般,清澈得又高又远;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整个街道干净整洁,街道南侧有一排绿色的垃圾箱;一轮圆圆的太阳刚出地平线,金灿灿的光芒照得墙上的宣传栏放光,大红色的宣传标语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反射出黄红调和的橘红色光晕,像极了环卫工人外衣的颜色。很显然,树上高处的喜鹊、低处的麻雀都喜欢这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欢快地跳着舞、唱着歌。两位打扫完街道的“橘衣天使”骑着带有环卫标志的三轮车,带着扫帚、簸箕、铁锨等工具向垃圾清运车聚集,将垃圾箱里的垃圾往垃圾清运车上装,并做好善后清理工作。
  一位邻居嫂子出门往垃圾箱里倾倒垃圾,她笑着说:“自从咱村里有了环卫车,街道天天打扫,垃圾都放进垃圾箱里,每天来专车运走,前些年到处乱飞的塑料袋不见了,街道上的柴火、粪堆都清理了,村里干净了,漂亮了,喘口气也痛快了。”
  嫂子的话勾起我的回忆。记得小时候,天蓝、水净,也没听说“环境污染”这个词。那时候,物资匮乏,生活贫困,垃圾很少。农村人居家过日子,最多的生活垃圾就是做饭烧柴产生的草木灰,再就是家禽家畜的粪便,还有刷锅洗碗的泔水等。这些垃圾都集中到院子一角的“灰粪窝子”里,是农村积攒有机肥的方式之一,攒多了就运到农田里给庄稼追肥。
  最近几十年,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垃圾”也多了起来,生活垃圾遍及角角落落。遇到刮大风的日子,天上飞的、地上滚的、水上漂的、树上挂的到处都有塑料袋等垃圾。有一段时期,天不那么蓝了,水不那么清了,地不那么净了,空气中时不时地飘来一阵阵“说不出来”的味道,雾霾等恶劣天气也多了起来。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乡村也实现了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治理污染、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已成为社会行动。蓝天、碧水、净土、清气随之回归并成为常态。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的环境将越来越优美,城乡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村里有了环卫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