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粮仓

  乔加林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春种秋收冬藏,我再熟悉不过了。
  到了收割季节,社员们在生产队队长分工安排下,各负其责,收割的收割,运输的运输,打场的打场,晒粮食的晒粮食……
  粮仓底座是用那种宽宽的土坯砖头砌成的,上面铺上厚厚的麦糠再铺上两层塑料布防潮,然后用折子一圈一圈把粮食圈在里面。折子,是用芦苇秆加工编织而成,别小看小小的折子,它的肚量很大,再多的粮食它都能装下。
  生产队里粮仓有专人看管专人负责,负责圈粮食的通常都是年龄大的老人,圈粮食有经验,手持折子卷席就像画跑道一样一圈一圈把粮食圈在里面,一个粮仓通常有一个成人那么高左右。每年夏季收获的新粮,全都盛在了粮仓里。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属于自己使用的土地,更加精心培育庄稼,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农民从此也就有了自家的粮仓。我记得最初自家的粮仓是和屋内的大床紧靠在一起的,那时的粮食不多,储藏粮食是用泥土制作圆桶,随着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越来越多,就用折子圈粮食,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家的粮仓,粮仓通常都是和人同处一屋同睡一室。粮食产量年年增加,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经历贫穷年代里过来的父母,每天看着自己精心培育后的收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充实和幸福。
  收割后的麦子运到晒场上,再摊铺在晒场上,根据麦穗熟透情况,父亲再牵着牛套上牛锁拉上碌磙进行打场(轧麦子,把麦穗里的麦子分离出来),天气好的话,打下来的麦子二三天就晒干了。如果遇到雨天,还要把麦子堆放起来,盖上塑料布。只有把粮食晒干后运到屋子里,农人们的脸上才会绽出欣慰的笑容。
  闲暇时,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韭菜合、菜包子,包皮饼,包饺子或擀面条……家中的粮仓,也是季节变迁的最好说明。若粮仓里的粮食随着时日渐渐地浅了许多,父母就会感慨地说:“温饱得到了解决,就感觉日子过得太快了。”
  儿时有一个情景至今仍存留在我的脑海里:父母亲每次吃完饭后,总习惯把碗边舔一遍。还有,若我吃饼时不小心把饼渣掉在了地上,每次,父亲都会捡起来吃并教育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勤俭持家,舍不得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我至今仍然保持着并教育我的女儿勤俭节约。
  如今的农村收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割机收割粮食归仓秸秆粉碎还田,粮食收好后直接卖给收粮商家,家家户户再也不需要储藏粮食了,吃的米面再也不需要用石磨或机器磨面了,到集市、超市随意购买,过去家家户户的粮仓也随之远去。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粮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