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丰收中国万里行”直播走进大美乐陵——
亮丰收美景 晒小康生活
作者:王志伟

◆开杆打枣庆丰收


▲令人垂涎的长桌宴


▲主播推介体育用品


▲剪纸爱好者(右)介绍作品


▲村民在农民画创作基地作画


◆传统婚俗“过三关”


▲战鼓秧歌气势宏大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郝坤
  “为三农点赞,让丰收霸屏。”9月15日上午10点整,在热闹喜庆的锣鼓声和粗犷豪迈的战鼓秧歌中,“2020丰收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直播活动”在朱集镇王双志村拉开序幕。舞者气势如虹,鼓点铿锵有力,丰富多样的阵型变换,古朴典雅的欢庆丰收仪式,令现场观众连声惊叹,网上直播间也迅速热闹起来。
  在4位主播的带动下,观众们通过农视网、腾讯新闻、抖音、快手、央视新闻、央视频、百度、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看点直播等50多家平台,在线上一起感受“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乐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就、脱贫攻坚新成果、乡村振兴新亮点,以及悠久灿烂的金丝小枣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千姿百态的丰收美景和意气风发的农民新风貌。
  “乐陵金丝小枣开杆喽……”一位老枣农手持拴着红绸的竹竿发出一声号令,4位主播与枣娃乐乐、陵陵走进枣林,和枣农一起手持竹竿打枣,身着盛装的枣农在树下提着竹篮捡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开杆仪式’是乐陵当地的风俗,寓意是枣农敬天、敬地、敬枣树,枣农们以隆重的仪式感谢天赐佳果,期盼来年丰收……”在主持人的解说下,现场观众报以阵阵掌声,直播间里观众也纷纷打出“丰收”“为枣乡点赞”等文字与主播进行互动。
  体验过打枣,主播们来到有700年树龄的“母子树”旁,“天下的道理数不清,乐陵的小枣最正宗……”山东快书演员张瑞杰的一曲《乾隆御笔封枣王》向观众生动介绍了乐陵“枣王”的故事,把直播推向一个高潮。
  “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直播活动,形式太好了,能把我们乐陵的金丝小枣宣传出去,吸引人们来采摘、购买。”王双志村村民刘清利一边在现场看主播们直播,一边看着手机在直播间里参与互动,高兴得合不拢嘴。
  品尝完甘甜美味的金丝小枣,主播们走进了展示乐陵金丝小枣文化的枣乡记忆馆,讲解员请主播品尝蜜枣、枣茶,并介绍其相关枣类特点,带领大家在枣乡记忆馆参观金刚钻、模具、根雕,并比赛绕口令,现场气氛热烈、好不热闹。
  令人激动的互动环节过后,直播镜头进入安静的农民画创作基地。一排排长桌上,有的村民在埋头画画,有的在专心剪纸,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陶醉,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农民画、剪纸作品,让乐陵的发展变化、农民的辛勤劳作跃然纸上、生动鲜活,惹得直播间网友纷纷点赞,主播为互动网友派发了特色礼品。
  庆丰收、办喜事,都是乐陵人的大事。在乐陵,最具特色的当属民俗婚礼。几百年来,乐陵的新人喜结连理,一直流传着“过三关”的习俗,通过让新人喝枣酒、吃百味面、射同心箭,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民俗婚礼体验已成为乐陵一项旅游体验项目。直播现场,主播们现场体验了仪式感十足的民俗婚礼“过三关”,引起网友们的极大兴趣。
  午饭时间,走到王双志村的主街上,百米长桌映入眼帘,这正是独具枣乡特色的“长桌宴”。枣糕、枣切糕、炸果子等各类枣制品特色名吃一应俱全,令人垂涎;高高的铁皮烟囱、滚烫的老北京铜锅,浓郁的高汤打底、层叠的鲜嫩食材,在翻腾的火锅前,诱人的肉片散发出阵阵香味……游客和村民们分坐长桌两旁,享用着地道的枣乡美食,在丰收的喜悦中感受着乐陵人热情的待客之道。“‘丰收中国万里行’直播走进我们乐陵、来到朱集镇,为我们搭建了更大的平台,通过直播,让我们的枣产品走向全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新风貌传播出去,欢迎网友们到乐陵来游玩、吃枣、赏文化。 ”朱集镇副镇长李宁深有感触地说。
  直播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进行。 4位主播还到孟氏渔业飞蝗养殖基地、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泰山体育博物馆等地,多形态、立体式地展示了乐陵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成绩和乡村振兴的喜人变化。通过直播向全国网友递出了乐陵“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体育产业高地”的特色名片。“乐陵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小枣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全市金丝小枣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枣制品9000万吨,拥有21个品种140类产品……”在直播过程中,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通过网络平台,从乐陵特色名优农产品、乡村振兴发展新成果、5大产业集群布局等多个角度向全国观众推介了乐陵;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也登上朱集镇百枣园观景台与主播精彩互动,推介乐陵特色产品,得到观众的纷纷点赞和积极转发推介。直播共持续4个小时,全网累计关注量近2000万。
(本版照片由记者王志伟通讯员贾鹏陈志博赵欣摄)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亮丰收美景 晒小康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