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故土难离”到主动搬迁
——潘家村棚改先建后拆赢民心

潘铭训一家在新居开启新生活。 贾鹏摄


  4月9日,潘景高帮着70多岁的父母搬家了。新家位于井家二期——城投·丽景花苑小区21号楼。
  仅两天时间,乐陵经济开发区潘家村302户居民全部搬迁上楼。
  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地板砖,漂亮的液晶电视和齐全的生活用品……“一点不小,和想象的不一样啊! ”看着新家,潘景高的父亲潘铭训感慨不断,114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一厨一卫,水龙头一拧就是自来水,烧水做饭用的是煤气,连网线也给接上了。住上这么好的楼房,没花一分钱。
  然而,就在2个月前,潘铭训和老伴还曾因是否搬迁而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怕啥?就怕年纪大了住楼不习惯。在二儿子潘景高的几番劝说下,他和老伴最终打消顾虑,搬进新家。
  潘景高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去年9月整村拆迁工作启动后,他一改过去“反对”的态度,积极支持并反复做父母的工作。看到和父母一样的同辈人对老村恋恋不舍,他利用手中资源,为即将拆迁的潘家村制作视频,留下影像资料。
  从最初的“不愿搬”到现在的“主动搬”,是什么让潘景高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棚户区改造先建后拆,盖好新房,再拆老房,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潘景高说,小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让村民非常满意。
  作为一名党员,潘家村会计张培华曾先后到30多户村民家里做动员工作。村民赵保太家的房子已建50多年,在他家,张培华耐心劝说:“咱到安置小区看一看,问一问住那儿的人,再决定搬不搬行不? ”
  小区干净整洁、楼房宽敞明亮,新居水电已通……赵保太跟着张培华过去瞧了瞧。这一瞧,他改了主意:“政府把最好的地方给我们住,当然要搬! ”
  赵保太的话,正是我市棚改中解决“搬到哪”的核心理念——把最好的地方给老百姓住。
  井家二期位于城区核心位置,共建安置楼房929套,目前已经安置潘家、高家等2个村515户1305人。“选择高价值地块吸引村民、采取先建后拆加快项目推进等举措,有效化解了村民心结,破解了拆迁安置难题。 ”分管辖区棚改工作的西城社会事务协调服务中心主任曾范杰说,潘家村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也得益于我市棚改项目建设一贯原则:建最好的房子,选最优的地段,配套最全面的基础设施。“考虑村里老人多,安置房全部安装电梯,配套建有老年公寓;6000平方米的大型幼儿园也正在建设中,方便孩子上学;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地下有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咱小区楼房建设水准不输中高档商品房。 ”村干部潘景升说,小区外新建一条宽21米的街道,2处城市花园,可谓出行四通八达,环境优美如画。“现在的生活呀,当然好了!路平了,下雨不踩泥巴,干净多了;小区里装上了监控摄像头,门口有门卫,夜晚路灯照明,更安全了;出门就有超市,买东西也很方便。”在小区里看着小孙子玩的18号楼村民宋桂香说起现在的生活一脸满足。
  安心、放心、舒心的安置小区,使潘家村村民改变了“故土难离”的观念,从老村搬进安置区,从平房搬进新楼房,在城投·丽景花苑小区,村民开启了城市居民新生活。□本报记者 于春芝 本报通讯员 贾鹏 宋园园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故土难离”到主动搬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